他第一次發現云端世界,大約就是擒捉蛇語、擊殺坦克之后,到他真正想到辦法闖進去之前,期間大約有十天的時間,那段日子,他總是夢到那里,夢到那澎湃的云氣巨浪、透著血光的灰白云層……
是的,夢到。
羅南輕輕錘擊額頭,當時只以為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過于急切想要到達、發掘的緣故。
可如今再看,那其實才是正途?
然而當時他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也沒有提示,于是錯過了?
所以,要想解開“十三區”乃至這一方時空的終極秘密,時空維度之外,必須再考慮夢境與現實的維度嗎?
等一下,這樣是不是搞得太復雜?太神經質了?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他的父母,羅中衡先生與卜清文女士,當年有研究過夢境領域。云端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父母發現了它,但并未完全發掘出它的奧秘,這很正常。
事實上,從云端世界通向霧氣迷宮,這個秘密已經足夠驚人,后續爺爺、父母在荒野上建立“七零格式實驗室”;父親隱姓埋名,在北岸齒輪、樹洞空間長期觀察研究霧氣迷宮結構,已經出了很多成果,不能苛求更多。
唯一不確定的因素,就是梁廬。
梁廬的認知深度,恐怕只有李維、武皇陛下這些天外來客可堪比擬。他與羅南爺爺、父母,應該是有聯系的,他對云端世界、對“十三區”的本質是如何認識的?交流了多少?
問題是,以梁廬對“外接神經元”滿布權限要求、死后布置都要卡死知情人血脈的死腦筋來看,對羅南父母這般地球土著,未必就能坦然告之。
轉了一圈兒還是要靠自己。
“巨蜥”抬頭,冰冷的暗紅電子眼看向懸照的“鏡鑒”,后者模糊的光則悄然移轉,來到了與“機械叢林”共生的洪強處,聚焦在他昏沉疲憊的臉上。
洪強皺眉,眼皮微微跳動,隱約聽到了“庇護所”里的溫和低語。
具體細節無關緊要,反正他理解了里面的意思:平時給予他教學指導的“同伴”,發現了一處值得關注的所在,那里似乎也有“同伴”存在,提醒大家注意。
隨后,“溫和低語”給出了一個“坐標”。
洪強自然而然地記住、定位,隨即也很自然地認為,那邊的“同伴”應該是在呼救,他可以幫忙。于是“庇護所”啟動,與那邊達成聯系,再然后,就是他已經熟極而流的“拯救”行動。
“庇護所”里響起了其他“同伴”們的歡喜贊嘆、鼓舞勉勵。
下一刻,“庇護所”完成了一次時空穿梭。
可再躍出的時候,他有些恍惚了:那不再是高溫高壓的地層深處,周邊沒了讓人壓抑絕望的熔巖,四周一片空曠,好似全無束縛,幾乎讓他迷路。不,下方不還是熟悉的模樣嗎?
“熔巖島”正浮游在巖漿烈火之上,仿佛在火海上漂浮,但那致命的高溫高壓環境終究削弱,四面壁壘打開了,不再需要“排熱墻”,一切的一切都暴露在久違的天光下。
“機械叢林”是那般華麗,有尖端工業嚴謹精密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