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云都142層觀景臺,曾經與蛇語等人沖突的戰場邊緣,羅南遠遠注視“北岸齒輪”。
十月深秋,天高云淡,不需要什么觀景望遠鏡,也看得清晰。知院學院北部那片濕地叢林中,“北岸齒輪”正與曲折河水、林澤小湖,同處于披灑的日光下。還有林地上空翱翔的飛鳥,穿林而過又搖蕩枝葉的風,都仿佛變化為或規整或異形的齒輪,在天地間交錯、咬合,如靜似動。
在其他“齒輪”的擁簇或帶動下,唯一實在的齒輪樣建筑似乎在河沿上滾動,又似乎借來了側鄰水光,向遠處羅南這邊默默凝注。
羅南便似陷入一場迷夢中,伸手就能觸碰到母親溫暖的面頰。
他真的伸手,卻只劃過了空氣。
羅南豁然驚醒,收回手,下意識伸握兩記,還是徹底地從這迷幻一幕中清醒過來。
要比想象中更理性啊。
羅南扭頭四顧,見自己仍然在“內地球”的物質世界中,便自嘲一笑,隔著快要一人高的欄桿,繼續觀察“北岸齒輪”,以及這建筑與周邊自然環境的耦合關系。
時值周末,云都水邑這邊人流量上升,海天云都這處觀景臺上人數不少。
因為某人曾經的作為,海天云都142層觀景臺一度成為了非常火熱的里世界成員打卡地。很多有心、有任務的人,自帶設備,在觀景平臺上一逗留就是一整天,拍照、攝像外帶研究。意外引得普通人也趨眾前來,導致這邊明顯比其他觀景平臺更火爆。
今天也不例外,甚至因為“夢境世界”“安夏線”等大動作影響,里世界人員的比例還在上升。
現階段,怎么說羅南也是“內地球”的第一流公眾人物,隨著前段時間“暫代神職”“三尖頂大戰”等直播畫面的持續傳播,全球一百億人起碼有二三十億對這張俊秀但格外年輕、還有些稚嫩的面孔有印象。
可是,如今羅南就在這里,肩頭甚至還有“鏡鑒”的如輪明光,觀景平臺上甚至有相當數量的里世界成員,卻沒有一個人發現他,自然而然地將他忽略掉,好像彼此處在重疊又不同的兩個世界。
羅南出現在這兒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對“云端世界”的又一個探索實驗。
中央星區、天淵帝國的歷史沿革,對他來說還是太遙遠了,想要從現有信息中弄清楚“夢神孽”或祂的力量如何出現在地球本地時空,可能性實在不大。
也許,梁廬設計的“測驗時空”里會有答案,把羅南塞到孽劫世10151年那個時間節點,總該有點兒過硬的理由吧?可現在,那不是已經“低耗停機”“演化暫停”了么?
細究起來,還是羅南自己折騰的。
如今,羅南有了“外地球”的經歷,重新認識了地球這一方復雜時空,難免會考慮他以“大通意”錘擊“破爛神明披風”引發的變故,究竟代表了什么?是否觸及了這方復雜時空的結構本質?“測驗時空”乃至只聞其名未見其真容的“天淵鏡像系統”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
要解決這些疑惑,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多來幾輪類似的試驗。可惜,那要冒著被李維、屠格、武皇陛下圍殺的風險……好吧,其實這種威脅本身,就代表了某種隱藏的真實。
羅南以前就想過,為什么“大通意”錘擊“破爛神明披風”,幕布橫飛、一片散亂的“開發者模式”,會突然變得齊整;為什么會化為一幅“銀幕”,映射這搖動至乎虛幻的世界?
是不是映射世界的“銀幕”始終存在,只是刻意做了遮蔽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