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理論,讓人望而生畏。
可如今,羅南已經是個頂現實的家伙了。
遙望這種看上去暫時難以觸及的領域,他想的是:淵區我能夠到,觀照模式的話,我的“純粹觀察”也還可以。哪怕有點兒山寨的意思,為什么不試試?
所謂“神國框架”,等而下之,不就是要在淵區搞一個“永固構形”么?
羅南是沒搞過,可那是沒必要,真要想做,也不困難。
還有,“諸天神國”對應的是“諸神法眼”,到羅南這里,“絕對觀察”對應的應該就是“格式論”了。其正四面體及內切外接圓球架構是簡單了點兒,可怎么說也是天淵帝國推舉的“原初范式”之一,根子上還是很扎實的。
最多再借一下“魔符”的力量。
因陋就簡,試試又不會死人。
于是羅南就試了,一試就成功了,起碼有點兒意思……還有點兒小驚喜。
羅南最初的實驗肯定是在“內地球”,那才是他的領域。
至于“外地球”,羅南擔心在這邊淵區搞事兒,會被“開墾團”的淵區監控系統捕捉到,順手再砸個核彈下來。可之前他在外海專門試驗一番,或許是那“原初范式”結構太簡單,沒什么波動,也沒有什么加成,在淵區鋪設完畢后,對面竟然毫無反應。
最外圍象征“天地格式”的“外接圓”,仿佛與淵區風暴湍流同化,卻又辟出一方狹小空間,穩定又虛緲。倒似“純粹觀察”的特質,反過來刻印在了淵區之上,成了一個不會驚動任何人的“小透明”。
由“烏沉鎖鏈”牽著的“魔符”投影在其中,在“正四面體”和“內切圓”中來回穿梭盤轉。
就這樣,基本條件便滿足了。
隨著淵區永固構形與“純粹觀察”模式完成配套,最重要的還是羅南有關該領域的認知空白得以填補,真正明確方向,加以運化,虛空中仿佛是有悶雷響起。
連續三聲,由虛而實,由弱而強,只在羅南感知層面鳴動,代表著“法則層”“過渡層”“物質層”的感知禁錮次第解開。
尤其是最底層的“物質層”,在這一刻好像崩碎了。
羅南感知所及,萬事萬物都變得“粗糙”起來,那些燈紅酒綠中的名流,無論是大佬官員,還是名媛貴婦,身上仿佛生長出無數的毛刺勾線,還有建筑、車輛、船舶,乃至承載它們的大地、海洋,隱隱約約都有勾線從中生發出來,有些彼此打結、彼此吞沒,還有的則投入到無盡虛空之后。
這些“毛刺勾線”與羅南已經熟悉的“開發者模式”下那些大致歸攏的規則幕布、與“祭壇蛛網”鋪設開來的人心網絡充分交織互鎖,甚至還分出主干側枝雜葉絨毛之類,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復雜……但也勾畫得更為規律,形成了奇妙的整體輪廓。
這可以說是“法則”,是多層多類多維度力量共同干涉作用路徑的直觀顯化,它們一直存在,共同組成了“法則層”的基本建構。它們與萬事萬物密切聯系,彼此也在聯系,將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都織成復雜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