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新和小心翼翼地問:“能再詳細說說嗎?”
到這里,視頻一閃,進度條又走到了底。剪紙心頭又是發緊,還好這回,后面的一段已經下載完畢,智能接續上來:
“通常意義上,我們的生命基礎已經是不可改變的既定事實,就像是這片沙灘,即便我把沙子堆成城堡,它終究只會是沙質的城堡,不會變成其他的性質。
“人類,確切地講,是修行者,要略好一些,至少有份改變的希望……喂?”
羅南語句再斷開,這次是有外面的通訊到了,毫無疑問,來電的是章瑩瑩。
剪紙給堵得心口發悶,可也只能干熬。
羅南就在直播鏡頭前,和章瑩瑩對話:“對的,還在沙灘上……不是上
(本章未完,請翻頁)
課,就是做個實驗,找人配合不容易。嗯,過來就過來吧,還沒正式開始呢。”
幾句話過后,通訊掛斷,羅南又面向鏡頭,這回他倒還有些良心:“剛才說到哪兒了?”
“修行者有改變生命基礎的希望。”施新和準確總結表述原意。
“用‘躍升’更恰當些,就像這樣……”
羅南腳邊,一塊沙灘區域驟然隆起,下層的沙子如同涌泉,從低到高,徐徐頂上來。每一顆沙粒都如水珠般順滑,咝咝聲中,形成了堪稱美麗的沙泉花束。
“現在我們基本上相信,生命本就是一次躍升的產物,從純粹的物質層,進入生命層。我們可以假設,這些普通的沙子,變成了生命基質,組構成一系列生命,使其擁有了基礎機能。這是第一端。”
“第一……端?”
羅南沒有深入解釋,只是繼續往下講:“當生命成形,要維持生命結構,保持基礎機能,使生命延續,就需要從外界攝取能量、繁衍生息,形成基本的**驅動。這是第二端。”
“后面似乎要進入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范疇,我直接說結論就好:
“面對大自然和復雜社會的一系列處置記憶,人類形成了不斷積累、傳播,但又相對固定的經驗模式。這是第三端。
“而在體驗、經驗的基礎上,更深層的智慧運用,就構形了以邏輯和靈性為代表的高級狀態。這是第四端……這是粗略的劃分,也算是四個小層次吧,”
施新和終于找到了插話的機會:“可為什么叫‘端’?”
羅南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生命充滿矛盾,你不能要求它像機器那樣,為了預先設定的目標,勤勤懇懇,一干到底。”
施新和若有所思,恰到好處地總結:“非線性和反作用,才是宇宙正常的表達。”
羅南笑了起來:“所以,生命層上的小躍升,往往會這樣……”
直線噴涌的沙泉,開始扭曲,美麗不再。更像一條在笛聲中舞動的胖蛇。它像是被灌了藥酒,在沒有任何阻力和障礙的空氣中,突兀轉折,七纏八繞,身段碰撞,甚至以頭銜尾,自我吞噬和融合。
“看,它們之間循環往復的互相干涉作用,最終形成了自我格式的架構。我們將這個過程切分成四層,每一層都代表一個大轉折,那就是四端,五層就是五端……以此類推,也不是多么精密的東西。”
羅南說得輕描淡寫,可施新和也好,剪紙也罷,都是看得入神。
鏡頭就鎖定在那扭曲的“沙蛇”之上,看它漸漸渾融一片,不再有任何孔隙,變成了似乎有些棱角、又沒有具體形狀的渾沌造物。
羅南的聲音繼續響起:“其實我們還可以敲開這個東西,看它的作用模式最終形成了什么樣的內核……”
說著,外部的沙粒外殼撕裂開來,卻又保持著大概的輪廓外形,只是向外擴開,暴露出其內部一個出奇規整的東西:
一個圓球。
施新和明顯恍惚的聲音為其作注腳:“內切球。
羅南嗯了聲:“我更愿意將其稱為‘自我格式’。如果按照這種模式,繼續作用拓展到了一定程度,也就形成了通向‘幻想層’的躍升階梯。當然,其初步結果仍然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