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州荊王府一系源自明成祖朱棣之孫,明仁宗朱高熾第六子,荊憲王朱瞻堈。
永樂二十二年朱瞻堈被封為荊憲王,先就藩于江西建昌,后因宮內有巨蛇,瞻堈大懼,請徙,正統十年,荊憲王遷建王府與蘄州麒麟山南,這就是蘄州城荊王府的由來。
荊王府在有明一朝皇室宗親中,可以算的上是地位最高的幾個藩王之一,其子女未世襲封為荊王的,男的均會分封為郡王、女的均會分封為郡主,這些郡王、郡主只是食地之祿,成日無事可做,但他們卻享有荊憲王主脈一樣的優厚待遇,甚至其府第配置及侍從都與荊王府一般無二。
荊憲王一系在蘄州共世襲了十代,一百九十八年,這期間,不知道有多少郡王、郡主出生,一時間“府第樓臺平地起,巍峨等次比皇都”,蘄州城內光郡王、郡主府就有幾十處,這些郡王、郡主府皆修的富麗堂皇,美輪美奐,以致整個蘄州城商賈云集,繁華無比。
歷代荊王都是比較有名的賢王,性喜網羅天下騷客,喝酒吟詩作賦,像大文豪吳承恩和藥圣李時珍都曾做客荊王府,與荊王府有莫大關聯。
吳承恩就曾寫過一首相當有名的《宴鳳凰臺》:
梅花融雪麗香臺,仙旅憑高錦席開。
山水四圍龍虎抱,云霞五彩鳳凰來。
客鄉喜人陽和候,尊酒叨承將相才。
獨倚東風番醉墨,遍題春色對蓬萊。
此詩描述的就是荊王府和蘄州城的盛況。
那么,蘄州李氏和蘄州城里的荊王府到底關系好到什么程度呢?
蘄州李氏與荊王府的關系源自李時珍的祖父李言聞,那時候荊和王朱祐橺的王妃劉氏,突然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石無法灌入,是李言聞想出辦法敲掉了王妃劉氏一顆牙齒,將藥汁灌進去,王妃劉氏才得以生還,自此蘄州李氏便成為荊王府的座上賓。
后面,李時珍又幫荊王府幾個嫡系后裔治愈了一些怪病,這蘄州李氏與荊王府的關系就更密切了,像李建元之子李樹本年輕時就當過荊王府的禮儀官,而李建木之子李樹初更是荊王府都梁郡王之孫朱翊鏃的乘龍快婿!
李建木說的是津津有味,張斌聽的卻是心驚肉跳,幾十座王府,那得耗費多少民脂民膏啊,歷代荊王就算是再賢能,估計農民軍也不會放過他們。
滅族之禍就在眼前,李建木竟然還在這里沾沾自喜,皇親國戚在其他時候的確是炫耀的資本,但是,在這個時候卻是閻王的帖子,要命的!
張斌可不想蘄州李氏被農民軍給滅了,當然,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借口,一個把蘄州李氏全拉到福建來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