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這是在玩拖延戰術,他現在沒有什么好辦法翻盤,只能隱忍待機,如果手下人真被人查到了真憑實據,他真不會姑息,擼了就擼了,死一些小嘍嘍總比全軍覆沒要好,只要他還在,浙黨就有希望,閹黨余孽還有機會卷土重來!
這個時候,張斌也沒有全力以赴向溫體仁發動攻擊,因為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忙。
他進入內閣是一件好事,證明他開始重新掌權了,但是,掌權也是有代價的,他從此以后就要徹底告別以往的悠閑生活了。
以前,他只要教太子讀讀書,習習字,甚至帶著太子玩一玩,這一天就過去了;現在,他卻不得不跑去內閣值房坐班,寫票擬。
寫票擬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大明兩京十三省一百多個州府,一千多個縣,一天事情可不少,每天呈上來的奏折少說也有四百多份,而且,每份奏折上面寫的都不是簡單的事情,要事情簡單,地方上或者各衙門自己就辦了,還上什么奏折,正因為他們自己處理不了,才會上奏折,請皇上定奪。
而內閣機制形成以后,皇上定奪的其實不是奏折的內容,而是附在奏折上票擬的內容,也就是內閣大學士擬定的建議,也就是說,大多數時候,崇禎只要在奏折上寫個準,或者不準就可以了,當然,他也可能提出自己的方案,但這種時候一般很少,因為內閣大學士所寫的票擬都是根據大明律法和實際情況,綜合給出的建議,一般情況下,崇禎只要根據建議來就行了。
這對內閣大學士的要求就比較高了,你要票擬都寫不好,那什么都不用說了,趕緊卷起鋪蓋滾蛋吧,這會兒內閣最主要的職能就是寫票擬,你票擬都不會寫,待內閣干嘛,不是占著茅坑不拉屎嗎!
溫體仁之所以能掌權這么久,不光是因為他會耍嘴皮子忽悠崇禎,他票擬寫的好也是個原因。
當然,他不會什么奏折都自己寫票擬,他一般都是挑出那些比較好處理的事情來寫,而麻煩的,則全部丟給其他大學士,所以,他寫的票擬基本上都沒什么問題,崇禎只要準準準,一路準下去就行了,這也正是崇禎器重他的原因之一。
其他內閣大學士就比較的慘了,一般,分給他們的都是些麻煩事,只是看麻煩大小而已,沒辦法,誰叫人家是內閣首輔呢,他有先挑的權力。
張斌這會兒就被這些奏折搞的頭都大了,溫體仁倒是沒有故意針對他,問題,正常分下來,一天的奏折也有一百份左右啊,每一份他都要仔細看一遍,然后考慮一下,再認真寫上票擬,這時間就費的多了。
按后世的時間計算,一份奏折,他這會兒最少要看一到兩分鐘,然后又要考慮一到兩分鐘,后面寫票擬倒是快,但是,再快也要一分鐘左右,也就是說,他處理一份奏折最少要三到五分鐘,一百份奏折就是三百到五百分鐘,也就是六個小時到八個半小時左右。
這樣一來,他一天幾乎沒什么時間想其他問題了,但有的問題,他還必須考慮。
比如,太子教導的問題,小太子朱慈烺那是死活不讓他這個師傅走啊,因為跟著他這個師傅又有好玩的又有好吃的,還有小師兄陪他讀書,教他些粗淺的功夫,他小日子別提過的多滋潤了,要師傅走了,他簡直不敢想象,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
所以,小太子朱慈烺是又哭又鬧,把崇禎搞的頭都大了,沒辦法,這詹事府詹事還得張斌兼著,這太子的教導還得張斌負責,只是給太子上課的換成了詹事府右中允陳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