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舍人就更不用說了,內閣中書舍人還有點職權,因為內閣有誥敕房,專門負責寫圣旨詔書的,而且,平時內閣大學士還會讓中書舍人幫忙辦點雜事,這些中書舍人那的確是香餑餑,但是,納捐來的中書舍人肯定不會進內閣,一般都會安排到其他地方去篆寫冊寶、圖書、冊頁什么的,說白了就是個抄書的,你愛抄不抄,字寫的不好,人家還不讓你抄呢!
張斌想了想,假裝隨口道:“皇上,要是納捐超過十萬兩怎么辦?”
崇禎聞言不由一愣,十萬兩那真是了不得了,外面是什么行情他不是很清楚,反正皇宮數千太監宮女和嬪妃,包括他這個皇帝還有皇后,太子,皇子,皇女,整個皇宮人全加起來,一年的吃穿用度也只有十萬兩左右!
當然,他這是勤儉節約到可怕,才將皇宮的支出壓縮到這種程度,其他皇帝一年花個幾十萬兩上百萬兩都正常,不過就算是他一年只花十萬兩,這數千人也沒見誰餓著凍著啊,也就是說,十萬兩已經夠整個皇宮所有人一年的花銷了。
這十萬兩已經夠嚇人了,還有人能捐出更多錢嗎?
要知道,納捐來的官職可不是世襲的,也就一屆三年,三年期滿,請你滾蛋,后面也就能保證你個致仕官員的待遇,也就是說,你假假也算是個官紳,你兒子都不是。
崇禎不由目瞪口呆道:“現在民間的商戶都這么有錢的嗎?還能納捐超過十萬兩!“
十萬兩算個屁啊,現在能拿出百萬兩的都大有人在,只是看你愿不愿意開出令他們心動的職位而已。
當然,這話還不能這么跟崇禎說,這家伙可不是個正常人,他要腦子一抽,逮住這些商戶一通橫征暴斂,那可就完了,大明整個社會體系都會因此崩潰。
他想了想,干脆哄騙道:“皇上,一個人肯定是拿不出這么多銀子來的,但是,一個商幫拿出幾十萬兩甚至是上百萬兩來還是沒有問題的,只看皇上能不能給出令他們心動的職位。”
商幫崇禎倒是聽說過,這個跟開中法的實施有很大的關系,朝廷為了節約邊兵軍需物資長途運輸的損耗,以鹽、茶為中介,召募商人輸納軍糧、馬匹等物資,這邊兵可不是一點點,動不動就是好幾萬,一個商戶肯定負擔不起,后面就形成了很多商幫,專門負責某些邊鎮的軍需物資供給,這個朝廷也是贊同的。
這些商幫如果愿意捐錢,官職他有什么給不起的,只要你出的起錢,朕就給得起官,內閣大學士要不要,只要你納捐一千萬兩白銀,朕給你當三年!
當然,這個只能想想而已,他也知道沒人捐的出一千萬兩白銀。
不過,他從來就不是吝嗇官職的主,想要更大的官是吧,好啊,朕也想要更多的銀子,崇禎眉毛一揚,慨然道:“什么職位能讓這幫商戶心動,光祿寺少卿怎么樣,太仆寺少卿怎么樣?”
“噗”,張斌聞言,好懸沒有一口血噴出來,當然,他這是激動的,太仆寺雖然廢了,那少卿好歹是正四品的朝廷大員啊,光祿寺負責的雖然是酒宴這種雜務,那少卿也是正五品的朝廷大員啊,崇禎還真敢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