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在大明朝堂和遼東軍中都有奸細,這點張斌相當清楚,所以,他向海州城和鳳凰城輸送火炮和轟天雷,根本就沒知會兵部,也沒有經過遼東軍的轄區,而是通過蓋州衛和鎮江城的漁港偷偷輸送的。
秦軍、福廣軍、東江軍都是他的嫡系,皇太極想滲透進去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所有火炮和轟天雷都偽裝成了糧草輜重的模樣,只要不上前打開包裝看就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東西,這樣一來,皇太極就算派了探子在蓋州衛、鎮江城甚至是海州城和鳳凰城都很難發現端倪。
皇太極的確沒發現任何端倪,他最多也就能派點探子混進海州城和鳳凰城到處看看,城墻,探子壓根就上不去,軍營,探子更進不去,那軍營中堆積如山的轟天雷箱子和隱藏在糧草中密密麻麻的虎蹲炮探子根本就探查不到。
當然,他也沒有急于進攻,因為他也需要時間籌備,鑄造火炮和打造盔甲可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新招募的步卒也需要操練,沒幾個月時間,根本就形成不了戰力。
雙方就這樣相安無事的過了個安靜祥和的新年,直到過完正月,大明四周還是一片平靜,好像真的天下太平了一般。
張斌當然知道這是假象,這個時候,他也沒閑著,過完年,他便一改常態,不再窩在內閣值房批奏折寫票擬,他每天都會抽出時間跑到工部待上一兩個時辰。
畢懋康是他的親信,這點朝堂上下都知道,他在工部干的事情也沒有刻意隱瞞,因為這事貌似和建奴沒什么關系,跟什么奪權更搭不上邊,他就是在督促工部建設京畿地區的鐵路網絡而已。
鐵路這東西崇禎倒不反對,因為不用他掏一文錢,而且,有了鐵路之后,貌似真的方便很多,至少運往陜西的糧草沒什么損耗了。
東盛堂這會兒打的口號是試運營,一點運費都不收的,陜西那邊將近十萬大軍的糧草運送也是一文錢都不用掏!
這樣的大好事他自然不會反對,要知道以前要跨越將近兩千里的距離運送糧草,送多少就得貼進去多少運費,送一石糧,路途上就得損耗一石糧的運費,現在這運費都免了,朝廷等于節約了一半的開銷,他何樂而不為呢。
張斌打的口號也是為了節省糧草的運輸費用,因為山西還有將近十萬大軍,還有薊州鎮,還有遼東,加起來足有二十多萬大軍,還有通過船只從山東等地運過來的糧草,這些以前都要走陸路,損耗也相當的大。
所以,他搞了個大規劃,一次性修筑了四條鐵路,一條是京城通往太原府的,一條是京城通往塘沽港的,一條是京城通往薊州鎮的,一條是京城通往山海關的,四條鐵路同時開工,搞得熱火朝天。
這下崇禎總算是放心了一點,張斌能自己找點什么事做就好,要張斌一天到晚坐內閣值房哪兒都不去,什么都不干,他總覺得張斌暗中在搞什么鬼!
這一下張斌全副心思都投入到修鐵路上去了,好啊,修鐵路跟朝堂之上的權力之爭可一點關系都沒有,而且有了鐵路糧草轉運的確方便多了,他最好能修一輩子鐵路,把鐵路修的整個大明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