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醫生還沒來得及打電話,一邊的田主任就急忙喊住了。
“楊老今天好像就在咱們醫院,要不請楊老看看?”
王主任表示認可:“楊老是郭老的學生,造詣不低,江中院那邊也就是來個秦衛華,楊老的水平應該不比秦衛華低。”
馮主任笑呵呵的道:“一個是郭老的學生,一個是羅老的弟子,誰都一樣。”
醫附院這邊聯系,自然不會聯系急診科,而是會直接聯系內科的秦衛華,相比來說,在方劑等方面,秦衛華的水平還是要比方浩洋高出一線的。
(說一個事,大椎穴那個純粹是打字太快造成的錯誤,早已經修改,有些書友就不要揪著不放了,這很顯然不是常識錯誤。)
方浩洋能擔任急診科副主任,成為急診科實際上的掌權人,事實上也和方浩洋的出身有關,方浩洋是西醫急救專業出身,后來轉學中醫,這樣的人擔任急診科主任要比一些沒有經歷過大場面的老專家更合適。
李文軍其實也一樣,方浩洋李文軍這可是江中院急診科的兩大臺柱子,一個是西醫轉學中醫,一個是草根中醫出身,都是經歷過大場面的。
眾然很多時候中醫人不愿意承認,可事實上擅長急救的中醫人確實很少,一些人坐門診還行,到了急診科絕對要手忙腳亂。
這和中西醫誰好誰差沒關系。
說一句中肯的話,中醫高手確實太少了,放眼國內厲害的中醫人確實很難找。
這一點從人數比例上就能看出來。
放眼全國,西醫從業者應該超過了二百萬人,而中醫從業者應該只有三十多萬,而這三十多萬人里面厲害的中醫那就更少了,這么往全國一撒,一個省份一個城市能遇到幾個中醫高手?
說句比較實在的,中醫從業者中,醫師職稱真的很難衡量一個人的水準。
別看有的人是主任醫師,水平還真不怎么樣,有的人隱藏民間,最多也就有個行醫資格,可水準真不比一些專家權威差。
“我聯系一下,看看王老這會有空沒有?”
田主任拿出手機,找到一個號碼撥了過去。
“喂,江主任嗎,我是田康來啊,您和楊老現在還在醫附院嗎這兒有一位患者,一個周歲的小女孩,腦膜炎.....對......”
田康來的電話是打給江宇文的,他并沒有楊老的電話。
看到這兒一些人或許已經猜到了,不錯,田康來口中的楊老正是郭文淵的學生,方寒的師兄,楊林成。
江宇文這一陣一直在江州和楊林成在一起,今天正好在醫附院。
前文說過,中醫人稀少,中醫高手稀少,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厲害的中醫高手地位是非常高的。
這個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的中醫高手都比較年長,算是前輩,再者,中醫高手稀少,所以很多中醫高手都會在各級保健局掛名。
要么省保健局,要么中。央保健局,哪怕是省一級,那也不容小覷。
很多醫院的醫生打破頭皮爭取醫療保健任務,為什么,還不是為了進醫療保健小組?
進了保健小組,那立馬就是專家,除此之外,接觸的那都是領導,一般人豈能不給面子?
像楊林成,那都是給省部級干部看病的專家,田康來這樣的醫附院內科副主任見到楊林成那都要客客氣氣。
而且田康來也沒有楊林成的聯系方式,所以也只能聯系江宇文。
“楊老還在,馬上就過來。”田康來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