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醫點頭:“對,留觀室有幾位骨傷患者需要換藥,你們兩個沒問題吧?”
“沒問題,沒問題。”陳曉峰和另一位實習生急忙道:“先消毒,再上藥,然后包扎好。”
“到時候注意點,不要毛手毛腳的。”住院醫拿著上級醫生的架子。
按說這種事一般都是護士來做的,可有了這些實習生,自然就讓實習生來做,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換藥工作,對這些實習生來說那可是難得的機會,能給患者上藥總比閑著強吧?
......
手術室內,梁群風一邊忙碌著,一邊和邊上的方寒聊著天:“小方你的右臂恢復的怎么樣了?”
“感覺已經差不多了,如果不使勁,其實沒什么感覺。”
“那等會兒你來做縫合?”梁群風問。
“可以。”方寒早就手癢癢了,要不是他的右臂受傷,他早就上手了。
算下來他的右臂從受傷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天了,恢復的很不錯。
人常說傷筋動骨一白天,這個期限是指機體受到外傷,引起骨折傷筋,經過一百天的治療休養才能徹底痊愈。
這個一百天其實是比較寬泛的一個說法,有著一定的道理的,但具體情況還要作具體分析。
一般來說骨折愈合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大概可以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稱為血腫機化期,骨折后6-8小時內血腫開始形成凝血塊,毛細血管增生,各種纖維細胞侵入,血腫發生機化,肉芽組織變為纖維結締組織,使骨折斷端初步連接在一起,這一時期約在骨折后2-3周完成。
第二期稱為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斷端的纖維結締組織,經過軟骨細胞的增生、變性、鈣化而骨化,這是軟骨內骨化,這一時期一般需要4-8周。
第三期稱為骨痂改造期,原始骨痂進行改造,成骨細胞增生,新生骨小梁也逐步增加,并逐漸排列成規則致密的骨小梁,使骨折斷端形成骨性連接,這一時期需要8-12周。
這樣算的話從骨折開始到骨性連接一般需要十三周到十八周左右的時間,差不多也就是三個多月左右。
但是事實上骨折愈合過程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年齡、身體健康情況、骨折部位、骨折類型、軟組織損傷程度、是否感染及治療方法等。
如小兒股骨骨折一個月左右就基本愈合,成年人往往需要3個月后才能愈合。
再比如血液循環豐富的部位骨折愈合快,血液循環供應差的部位就愈合慢。骨折對位不良,軟組織損傷嚴重,骨折處有感染,固定不牢固,過早活動,都能影響骨折的愈合速度。
還有同樣是骨折,用中醫手法復位治療要比西醫手術治療恢復快,一則,單純的手法復位不會傷及筋脈皮膚,骨骼復位之后沒有其他局部部位的影響,而西醫手術治療,傷患部位還要進行開刀手術,手術之后還要控制感染,骨折附近的肌肉愈合和恢復也會影響骨骼的恢復速度。
方寒的右上臂本就只是單純的骨骼骨折,并沒有傷及軟組織,而且又是廖一鳴這樣的骨傷大家親自做的復位手術,術后也一直用的都是郭文淵自制的跌打損傷藥膏。
而且方寒本身就是醫生,在骨傷方面造詣不低,他知道骨傷期間該注意什么,吃什么食物有助于恢復,同時也懂得怎么復健......
同時,方寒又是習武之人,今年才二十多歲,身強體健,本身抵抗力和恢復能力就比一般人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