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寒正走著,肩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耳邊傳來一個清脆而又悅耳的聲音:“嗨,你也是醫生?”
方寒回頭,就看到邊上一張精致的面龐,面龐上一雙靈動的眼睛正看著他。
“嗯。”方寒點了點頭,心說在這種場合,他不是醫生能在這兒?這不是廢話嗎?
問話的正是跟隨患者前來的少女,少女見到方寒點頭,就急忙道:“那你一定要治好我爺爺哦,我爺爺病了好多天了,可痛苦了,我看著都心疼。”
“嗯。”方寒依舊客氣的點頭。
“對了,我叫許晴,你叫什么?”
“方寒!”
“方寒,好好聽的名字。”
距離方寒不遠的苗大龍忍不住撇了撇嘴,現場這么多醫生,論資排輩,方寒怎么也排不上號吧,這么多醫生,少女唯獨挑上了方寒,這是看臉呢還是看水平呢?
當然,苗大龍不否認方寒的水平,可如果從臉上看,方寒怎么也不算水平高的醫生吧?
懂行的人都知道,在醫療行業,醫生的顏值和水平往往都是成反比的。
特別是找中醫,大家伙不都是找那種白胡子嗎?
方寒這種小年輕,那可是不怎么被人重視的,有句話怎么說來的,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急診科的會診室早就收拾好了,一群人擁簇著中年夫婦和中年醫生走進會診室,這一路上越走跟隨的人越少,到了會診室,根據更少了。
之前門口的排場更多的是一種重視,自然不是代表參與治療的人數,要是負責迎接的醫生全部參加會診,會診室那也放不下。
除了人數,也并非所有人都有資格參加會診的。
一般來說,醫院的會診也是分級別的。
大多數時候,會診的級別不算高,如果急診科有比較棘手的患者,其他科室參與會診的大都是住院醫級別,這個會診也是只確認患者病情的大方向,從而確定患者的歸屬。
哪怕中醫對科室的劃分并不像西醫那么嚴格,可患者總要有個去處,是去內科還是去骨科亦或者安排去兒科等等,總不能所有的患者都安排在急診吧,要是都安排在急診,那么其他科室存在的必要是什么?
整個醫院也就要一個急診科算了。
其他科室除了本科室門診接收患者之外,從急診科分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就是比較復雜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幾位主治醫師會診商議,主治級別的搞不定,會診就會升級,然后以此類推。
醫院的這種診療制度是在某種程度上減輕醫生壓力,更合理的規劃醫療資源。
無論在哪一家醫院,高層醫生的數量都是最少的,也就是說主任醫師最少,然后是副主任醫師,然后是主治醫,再往下是住院醫,醫生的人數和職位那都是呈金字塔形式的。
這樣的形式就導致不可能隨便來一位患者都讓主任醫師親自出面,真要是這樣,主任醫師還不累死了,即便是累死了,也不可能照顧到每一位患者。
最基層的醫生就像是先鋒官,如果搞不定,后續主治醫、副主任依次往上走,層層篩選,層層遞增,基層醫生要最大可能的去分擔上級醫生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