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面氣氛很不錯,即便是馮老和老太太也饒有興致的看著,甚至眼帶笑意。
馮老住的是單間,也不怕影響其他患者的休息,而且現在是早上,馮老也是睡了一整晚,這個時候熱鬧的氣氛倒也不會讓患者太疲勞。
老太太也時不時的湊到馮老耳邊和馮老說著話,兩個人的聲音很低,時不時看向方寒,心情也舒緩了不少。
不多會兒,護士就端著熬好的湯藥進來了。
馮老的一群學生們爭搶著上前端藥,最后被一位四十來歲的女學生占了主動,女人嘛,畢竟細膩一點,而且在這種關于服侍患者的活計上,女人也確實占有優勢。
胡教授看著一大碗湯藥,很是有些擔憂的道:“老師本來就是閉尿,這么大一碗湯藥下去,不知道受不受得了?”
邊上的鄭明全也微微皺眉:“這個方子即便是有效,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少說也要好幾個小時才能起效。”
“等馮老喝了藥,可以采用灸法加快一下藥物的吸收和尿液的排出。”方寒沉吟了一下道。
“這個辦法可行。”鄭明全急忙點頭。
孫院長心領神會,急忙讓護士去準備艾條。
等馮老喝了藥,方寒親自給馮老艾灸。
針灸針灸,往往是針灸結合,只不過現在大多數情況下針刺用的比較多,灸法卻用的比較少。
常規的灸法采用的是艾條,也就是艾葉卷成的條狀,用火點燃,在患者的穴位上進行熱烤。
灸有兩個特點,一是發熱,二是穴位。灸法是華夏民族非常古老的一種治病方法,具有安全、方便、無副作用的特點。
《醫學入門》里面就有這么一句話: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黃帝內經》里面也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說法。
其實從方劑、針刺以及到灸法以及后來的各種中醫療法就能看出中醫的發展史。
中醫是華夏民族在和疾病對抗的過程中產生的一門實踐性的醫學,為什么說是實踐性的醫學,是因為中醫出現之初并沒有什么科學依據,也沒有什么理論支撐。
要知道,疾病是伴隨著人類的誕生而誕生的,就拿現在科學的一些研究成果來說,病毒和病菌甚至還在人類誕生之前。
隨著人類的誕生,疾病就伴隨著人類,生老病死,可先祖卻從來都不會坐以待斃,出現了疾病,人類的先祖都是用嘗試的辦法,有些事刻意的嘗試,有些事無意中的巧合。
比如說某人生了病,無意中吃了某種草藥,然后病好了,如此一來這種草藥可以治療某種疾病就被人記錄了下來。
方劑其實也正是誕生在這種嘗試和機緣巧合之下。
很多人都知道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神農嘗百草不僅僅辨別了什么東西可以吃,什么東西有毒,同樣辨別了什么東西可以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