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方劑的發展,有時候有些病單純的服用方劑效果不明顯亦或者見效太慢,這個時候就出現了針刺,然后又出現灸法。
中醫可以說是華夏民族的先祖通過無數的生命總結出來的一門醫學。
無數人的生命積累的寶貴經驗成為中醫的最初理論,然后不斷的充實,不斷的完善,最終形成一門經驗和實踐相結合的醫學。
可到了今日,又有多少人用著所謂科學的論斷來一語就推翻了用無數生命和鮮血總結出來的這一門醫學,否定了中醫數千年來的成果。
人若有魂,不知道多少老祖宗都要從另一個世界蹦出來大罵不肖子孫。
最初的灸采用的材料并不局限,有木炭,有樹枝,有其他植物的葉痙,經過漫長的事件,最終艾條成為灸法的常用材料。
艾是菊科蒿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艾草同時還是一味中草藥,《神農百草》和《本草綱目》里面都對艾有著收錄和注解。
《本草》記載,艾葉是一種具有純陽之性的中草藥,可以理氣血、驅除寒濕。
有關艾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相傳,武王身邊有一位名醫叫蕭艾,有一天,他瀉痢多日后臥倒于軍帳中,為了醫治病情危急的將士,他帶病出診,卻不小心被驅蚊的野草火堆絆了一跤,被火燒傷。但當他給將士診治時,意外地發現自己的病痛痊愈了,而身上卻多了好幾處傷痕。于是他突發奇想,用無名野草點火燒灼病患身體的相應位置,凡是被燒灼過的將士病情都好轉了,武王大贊蕭艾,蕭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武王宣告全軍:“野草本無名,從今以蕭艾、艾蒿之名名之。”
灸法的原理是以溫熱灼烤穴位,從而達到溫通經絡,祛風散寒的作用。
在中醫的認知中,太陽為天之陽,而艾為地之陽。
同樣是陽,這個天之陽和地之陽有什么區別呢?天之陽灼熱不可侵犯,地之陽溫潤包容萬物。
艾之所以會成為灸法的首選,還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一是它在所有植物中,其葉脈是最豐富和細致的,中醫有以形治形之說,可以想象得到它具有通達最細微之處的能力。
二是艾的通透能力遠遠超越了其它植物。在古代,軍隊每到一處,都砍伐艾來燃燒,然后在方圓幾里的地方查看,如果看到有冒煙的地方,就證明其處地下有水,然后才安營扎寨。這足以說明艾的通透能力有多么的神奇。
這種順水道而游走的能力放在人體上面,就演變成了可以通達經絡,古書上說它可以通十二經,走三陰,善入臟腑,很多藥力不能到達的地方,艾灸都可以到達,可見其功用的神奇。
以前的艾灸艾條都是粗制濫造,現在工業發達,醫院使用的艾條那也非常的漂亮,乍一看就像是一根大雪茄。
方寒點燃艾條,灸馮老的氣海、關元等穴位。
灸法的門檻要比針法的門檻更低,就像是中醫的刮痧一樣,哪怕是不怎么懂的人都可以刮兩下痧,灸法也是一樣,只要能找準穴位,哪怕是外行也能灸兩下。
可門檻低并不代表簡單,入門也并不代表精通,什么穴位治療什么病癥,什么穴位灸多長時間,保持什么距離能保證不灼傷患者還能保證最佳效果,這些就不是門外漢可以掌握的了。
方寒自從獲取了初級灸法入門,還是第一次給人艾灸,唯一不同的是,高級針法讓方寒能夠清楚的知道某個穴位的功效,再配合初級灸法,完全足夠了。
足足灸了半個小時,然后又讓馮老服用了二煎的湯藥,之后過了兩個多小時,馮老的尿就徹底通了。
馮老的幾個學生攙扶著馮老從衛生間出老,老人家是全身舒暢。
“還是鄭老和小方有水平啊,老師閉尿半個月,今天算是徹底暢快了。”邊上有馮老的學生忍不住興奮的說道,完全沒有顧忌到在場孫院長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