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呢,我看看。“
中年醫生一回頭,邊上一位住院醫急忙遞上文件夾,方寒接過,詳細的看了一下,道:“這個大青龍湯開的還算可以,思路沒什么問題,只不過劑量需要修改一下。”
病歷上面的大青龍湯是包老開的,可醫院的病歷上卻不會寫包老的名字,這也是中年醫生的聰明之處,一個小感冒的責任他還是擔得起的,如此也算維護了包老。
方寒也沒深究,走帶邊上刷刷刷寫了一個方子,藥材還是原來的那些藥材,只不過劑量有所變化。除了劑量有所變化之外,方寒也詳細的備注了煎藥的順序。
以水九升,先煎麻黃,大火煮開然后小火慢煎,減二升,去浮沫,十五分鐘后加入其它藥物......
方寒寫方子的時候包老就在邊上看著,方寒的這個方子和昨天上午開的方子劑量又有所不同,不過煎發卻是一樣的。
“小方,這個劑量和煎法有什么說法嗎?”
昨天開方的時候,包老也是詳細辯證過藥方的,他的藥方劑量其實和昨天上午方寒在你江中院給小男孩開的藥方劑量也是有差別的。
可再看方寒的藥方,又有差別,特別是麻黃,方寒用到了20克,生石膏也用到了60克,其他藥物的劑量多少也都有所增加。
包老不懂中醫的原理,可作為醫藥方面的專家,他對藥材的藥效藥理以及禁忌是知道的非常清楚的,麻黃是中藥中的發散風寒的藥物,因為麻黃的發汗力強,故而外感風寒輕證、心悸、失眠、肺虛咳喘等均應忌用或慎用,針對老人、體虛及小兒的時候甚至會把麻黃換成炙麻黃。
不僅僅是包老驚訝,同樣站在方寒身后看著方子的褚院長和蘇鐵航等幾位長清縣中醫院的主任也有些咂舌。
這位方醫生用藥當真是有膽魄啊,昨天重用白虎,今天麻黃也算是大劑量了,要知道很多中醫人對麻黃這味藥都是非常謹慎的,一般用麻黃很少超過9克,12克其實已經算是用的比較膽大了,20克,反正在場的是沒幾個人敢用。
“難道說這位方醫生走的是火神派的路子?”有人暗暗猜測。
方寒把藥方遞給中年醫生,同時緩緩道:“《傷寒論》第38條記載‘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出汗而燥熱者,大青龍湯主之.......'處方記載‘麻黃六兩、桂枝二兩、杏仁四十枚、生姜三兩、大棗十枚,石膏如雞子大’......”
說到這里,方寒回頭看向眾人:“《傷寒論》都看過嗎?”
看到方寒的目光掃來,一群醫生瞬間躲避,太丟人了,簡直丟人丟到家了,褚院長都覺得無地自容。
方寒要是說出一番長篇大論來,眾人還不覺得什么,問題方寒說的竟然是《傷寒論》里面的原文,甚至一個字都沒改,這就讓眾人羞愧了,中醫院的醫生沒看過《傷寒論》,這事誰敢承認?
《傷寒論》里面的計量單位是漢代的,一兩大概是現在的3克,要是按照這么算的話,方寒的方子幾乎是照抄《傷寒論》的,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更改。
江楓輕聲問陳遠:“陳醫生,您在《傷寒論》里面看過這一段沒有?
陳遠回頭瞪了一眼江楓,低聲道:“《傷寒論》那么多內容,即便是看過,早忘了,誰記得住。”
此時長清縣醫院的一眾醫生估么著也都是陳遠此時的心思,即便看過,記得住的還真不多,有句話怎么說來的,書到用時方恨少(今天就兩更了,公眾號求一波關注,中文搜索:方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