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主任繼續說。”
“愿意學外科喜歡學習外科的醫生雖然多,可外科的門檻同樣高,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學習外科手術的,不說技能操作,單單是外科手術的血腥和殘酷就能讓不少人打退堂鼓,其次就是天賦,如果沒有相應的天賦,在外科也是走不遠的,這個門檻同樣可以讓一部分人打消念頭。”
“現在各大醫院的外科科室雖然不少,厲害的外科醫生也不少,可內科的醫生也并不比外科醫生少。”
“匡主任的意思是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方浩洋若有所思。
匡明卓說的很有道理,外科的門檻不低,確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外科的,現在不少住院醫心浮氣躁,只是看到了外科的利益,真正讓有些人去上手,他們卻不見得能夠入行能夠滿足條件。
“也不能說完全是多余的,只是說沒有你們想象的那么可怕,逐利是人的本性,哪怕是普通人找工作都是希望找收入更高一些的,更為體面一些的工作,醫生們也是一樣,我們自己作為醫療工作者,首先要用客觀的心態面對這個工作,這才才能更準確的發現問題。”
匡明卓笑著道:“外人賦予我們醫生很多光環,什么白衣天使,什么死神的克星,可我們自己首先要明白,我們先是一個普通的人,其次才是醫生,搞清楚主次是非常關鍵的。”
說話的時候匡明卓有意無意的看了一眼方寒。
方寒若有所思。
匡明卓的話說的很明了,可里面的問題卻很深。
為什么匡明卓會說首先要用客觀的眼光看問題呢,正是一些領導下意識的會給予下級醫生一些平白無故的壓力。
覺得醫生一年沒有休息就是應該的,覺得醫生沒有加班費就是應該的,甚至一些科室為了應付科室的任務,為了自身的名聲,搞的什么援助基金有著強制任務,無論醫生自己家境如何,每月都有固定的捐款,甚至把捐款和醫生的考評掛鉤。
這樣是不合理也不科學的。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的困難,哪怕是經濟方面的困難也不能單純的以收入來論的,并非月入三四千的人就一定差錢,也并非月入三四萬的人日子就一定過得很輕松。
這兩者是不成正比的。
這一點方寒有著最深切的體會。
就拿田玲女士和田敏女士來說,田玲女士和老方同志的收入就不算高,而田敏女士一家的收入卻不算低,可事實上呢,田敏女士前不久還向方寒家借了好幾萬。
買房、買車、裝修、給常同飛結婚,這些花銷已經完全超出了田敏女士一家的收入,而方寒家呢,房子暫時不需要買,方寒已經畢業,暫時有沒有女朋友,因而現階段還是收入大于花銷的。
匡明卓說話的時候為什么會看一眼方寒,其實正是提醒方寒,他的有些話也是給方寒說的。
一個人學習中醫還是學習西醫,是沒辦法強迫的,你不能因為你自己是中醫,是鐵桿中醫,你要復興中醫,把中醫發揚光大,你就巴不得所有人都學習中醫,這是不理智也是不可能的。
方寒在這一點上表現還不是很明顯,最明顯的就是關寶成,自己是鐵桿中醫,就見不得中醫人轉學西醫,首先這個心態就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