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靠運氣救人,那成什么了?
在救人的過程中,有奇跡,可絕對沒有運氣,所謂的奇跡也不過是把微弱的希望擴大,把原本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高醫生您是醫生,既然是醫生,您就應該清楚,西醫也有庸醫的,不說原本醫不好的患者,被治壞的,被耽誤的患者難道就沒有嗎?”
“有。”
高懷明又吐出一個字,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醫生里面也有害群之馬,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那么被西醫耽誤的亦或者誤診的患者家屬是不是以后就不看西醫了?”
張懷明又不說話了。
說到這兒,方寒的語氣反而拔高了不少:“為什么面對西醫,很多人就有容忍度,就能理解,可面對中醫卻不能?”
高懷明張了張嘴,還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倘若他不是醫生,方寒的這些話他不一定能聽進去,可正因為他是醫生,他才聽的進去。
中醫有治好的患者,也有被庸醫治壞的,也有被耽誤的,可西醫同樣有,而且西醫傳進國內這么多年,因為庸醫、因為藥物過敏、因為實驗療法死亡的患者其實并不在少數。
這些事一般人不會去了解,也不會去關注,只要不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行,可作為醫生,高懷明卻很清楚。
一個青霉素,一個利多卡因.....
單單這兩味藥致死的患者就不是一位兩位,甚至十位百位。
可這些患者呢,卻都被說成了為醫學發展而做貢獻了。
方寒的語氣緩和:“今天常主任和朱主任給我說了您的事情,作為患者家屬,您的一些情緒和想法我是理解的,可作為醫生,我完全不理解。”
“常主任說您是一位好醫生,好醫生就應該客觀的去面對所有醫療問題,而不是把個人的情緒夾雜在里面......或許......”
說到這里,方寒停頓了一下:“或許您這二十年治療的患者中某位正是因為您對中醫的偏見而耽誤了,如果當時您相信中醫,請中醫會診,會不會又是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轟!”
方寒這么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像是一擊重錘狠狠的敲擊在了高懷明的腦海中。
這二十年的醫療生涯就像是電影片段一樣開始在他的腦海中回放,有些已經模糊,可有些依舊清晰。
高懷明從醫二十年,二十年,很漫長的一個時間,正是因為漫長,他才見過形形**的患者,治療過形形**的患者。
一位醫生,二十年沒有犯過錯,沒有大意過,沒有馬虎過,亦或者說沒有患者在面前死亡過,那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高懷明還是燕京醫院這種頂尖醫院的醫生。
燕京醫院的患者危重病是占多數的。
方寒沒說這句話之前,高懷明從來沒有去思考過這個問題,正因為沒有去思考過,他才覺得自己問心無愧,他才覺得自己理直氣壯。
可被方寒這么一句反問,高懷明就開始反思了。
有過嗎?
或許沒有過,或許有過。
這一刻高懷明自己也不能完全確定,可正如方寒所說,如果真的有,那就是他高懷明的執念耽誤了患者的治療,明明有機會,他卻沒有讓患者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