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方寒和白彥豐落座之后,不等楊興元開口,李博濤就首先開口道:“方醫生來的正好,我這邊正在看楊先生的一些情況,剛剛看過,方醫生要不要先看一看,咱們也正好探討交流一番?”
“李主任是前輩,要是早知道李主任在,我就不過來了,我今天就是長長見識。”
方寒謙虛的道。
兩個人看一位病人,本就容易得罪人。
飛診飛刀之類的畢竟不是在自家醫院,在醫院會診,幾位醫生一起商量,倒也不顯得什么,可飛診飛刀,一方面是牽扯到利益,一方面也是牽扯到名氣的。
就好比上次去定水縣,蘇學文和方寒,以蘇學文的名氣,最后卻競爭不過方寒,傳出去多少都是有些不怎么讓人愉快的,倘若不是索利斯也到了,而且事后的手術方寒也確實征服了蘇學文,要不然,以后方寒和蘇學文見面,多少都是有些尷尬的。
西醫外科方面還好說,拿不動就是拿不動,水平不足就是水平不足,還有一個明確的判斷,可中醫,有時候某位患者別人明明不行,你能行,人家也不見得就服氣你。
換句話說,西醫外科就有些類似于數學,某個題作對了就是做對了,做對了那就是滿分,而中醫和內科就有些類似于是語文,里面有個作文,而且占的分數還不低。
這個作文的評分就不像數學打分那么好打了,同樣一篇作文,滿分30分,有可能這個老師給25分,另一個老師只給20分,也有可能換個老師就只給15分,這個差距就相當大了。
因而在平常考試中,理科滿分并不罕見,而文科滿分就比較罕見了。
哪怕你是滿分,也有人會說你運氣好,遇到老師正好欣賞你,我運氣不好,我這個作文可能不符合閱卷老師的風格。
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人如果去了解,就能發現,在外科領域,一些三十來歲四十來歲的年輕專家還是不少見的,人家有天賦,有能力,出頭還是相對容易的,這個手術能做就是能做,不能做就是不能做,沒什么好說的。
可在中醫、在內科,年輕人想要出頭就比較難了,一方面是內部,哪怕你湊巧治好了幾位患者,也有人說你是運氣,一個方面是外部,患者選擇醫生,看著年輕,首先就不怎么信任。
在中醫界論資排輩其實尤為嚴重,你年輕,名氣小,有沒有好出身,哪怕湊巧治好了某個病,老資格的還是能找到種種借口來否定你,來證明你不如他。
方寒是很清楚這一點的,他也沒打算在楊家這邊爭什么功,搶什么風頭,這次過來,只是因為白彥豐,既然李博濤也在,方寒就不打算和李博濤爭搶什么了,如果楊百名的這個病李博濤能治好,那就再好不過了,就當是自己和龍雅馨來海州市玩了一趟。
“方醫生太謙虛了,既然來了,咱們交流學習嘛!”
李博濤還是很客氣的,一方面方寒名氣確實不小,另一方面方寒是郭文淵的學生,也算是師出名門。
不得不說,在杏林界,有一位好老師那真的是有著諸多好處的,最起碼凡是知道你身份的,多少都會給予幾分禮遇。
這兩年,方寒遇到不少杏林前輩,名家醫手,類似于周同輝、羅元辰、湯于權等,這些老一輩的杏林名家之所以對方寒的第一印象不錯,其實大都是基于方寒是郭文淵學生這個前提之下的,有了這個前提,這些人下意識的就會把方寒當做自己人,第一印象好了,才會有后續,才會可觀的去了解你,評價你。
“把楊老的資料給方醫生看一看!”
李博濤把手中的資料遞給自己的助手,笑著吩咐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