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一些老人來說,老規矩特別多,之前的一些老思想都還在。
中醫人雖少,內斗卻不少,流派卻不少,各種各樣思想的人都有,思想開放一些的,郭文淵、羅元辰等人,都是比較開明的,思想保守一些,關寶成之前都是頑固派的。
這位卓老,很顯然又是一位頑固派。
在一部分中醫人看來,外科手術,什么肝切除、脾切除、胃切除,特別是器官移植這些,那就是反人類的。
現今社會雖然沒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說法,可中醫人講究以人為本,一刀切的觀念在很多中醫人看來都是草率的,治標不治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哪兒有問題就切哪兒,簡直就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是,切了之后患者的一些病變暫時是解決了,可之后呢?
西醫講究治病,中醫其實更講究治人。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這句話出自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
古代的很多諺語,很多名言,到了現代其實都有各種各樣的解釋。
單從字面意思理解這句話,其實是有些偏的,這句話的全文應該是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又日上醫聽聲,中醫察色,下醫診脈。又日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從整體來看,對照前后,其實這句話和國家沒什么關系,說的還是治病救人。
中醫認為,一個人的疾病和生活的環境等各方面是息息相關的,上醫醫國,更為準確的說其實就是改善大環境,屬于中醫治未病的范疇,中醫醫人,則是以人為本,遇到病癥,整體思考,下醫醫病,則是單純針對的某種疾病。
這個說法其實和扁鵲大哥二哥三哥的故事差不多,扁鵲說自己名氣大,其實是因為自己治療的只是人們能看到的病癥,病癥已經爆發了,所以人們感受深,覺的他水平高。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少中醫人其實都把西醫劃分為下醫之列。
患者來了,什么病就治療什么病,針對病癥為主,至于預后,后遺癥,對患者生活的影響這些,自然是靠后站的。
西醫瞧不起中醫,覺的中醫是欺世盜名,一些厲害的中醫人也瞧不上西醫,覺的西醫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諸如此類的矛盾并不多見。
像方寒這種,中西醫皆通,特別是還擅長外科手術的醫生,在一些中醫人看來就是離經叛道了。
“卓老說的不錯,還好現在是新社會,我們方醫生也遇不到曹操,要不然這腦袋還真不敢隨便劈。”
方寒還沒說話,陳遠是忍不住懟了一句。
“你.......”
卓向民被陳遠懟的差點噎住。
他嘲諷方寒做這個手術,切那個器官,結果陳遠直接懟了一句曹操,這可不是隨便懟的。
曹操和腦袋,自然離不開華佗。
現在一些中醫人,一方面反對一刀切,詆毀外科,可另一方面卻又把華佗奉為中醫名醫,祖師爺一類的存在。
華夏歷史上出名的名醫相當多,但是最出名的則是三個人,扁鵲、張仲景、華佗,其他諸如孫思邈、葛洪、葉天士這些人哪怕在水平方面或許并不比扁鵲華佗三個人差多少,可就知名度而言卻差了不少。
扁鵲、張仲景、華佗三個人等于已經破圈了。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稱贊一個人的醫術,都喜歡用,華佗在世,扁鵲重生,醫圣在世這樣的稱呼,張仲景這個名字或許沒有華佗扁鵲知名,可醫圣,放眼歷朝歷代,也只有張仲景一個人能被人稱之為醫圣。
而華佗給人最大的印象是什么,那就是外科。
刮骨療毒,麻沸散,給曹操開顱不成被殺,這些都是人盡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