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在南方沿海城市,他遇到問題,找個茶樓,叫幾個朋友出來聊聊,總是能找到問題的核心,“就像文藝復興時候,那么多思想一起碰撞”。在這里,人們習慣反問他“有啥用”。
當然,陳麗穎也說道:“吉安縣的一些人也開始反思外出打工的后遺癥,特別是孩子很小的母親,外出打工,過年的時候回來,孩子叫她阿姨,不叫媽媽。讓這些母親覺得孩子不認我了,還打什么工?他們希望能在當地就業。”
張峰想了想,說道:“陳老師,你能否再考慮一下辭職的事情?我回去后就著手研究對策。”
“比如與省城師范大學定向培養教師,要求這些師師范生必須回吉安縣服務一定的期限。”
“比如讓麗華市的名校與吉安縣進行結對,定期開展業務輔導。”
“比如讓麗華市、甚至天寧市的有培養前途的優秀教師來吉安縣進行支教。”
“支教的年限一般為二年,可以讓參與支教者不占學校名額地晉升高一級職稱。”
“另外,監于吉安縣發展工業不現實,考慮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秀美風景,我覺得可以發展旅游業,全力發展農家樂經濟。”
“這里基本上沒有工業污染,我們必須保護好這里的環境。”
張峰指了指上了年紀的人安靜地坐在老街兩側,與面前的一排盆栽一同曬太陽,說道:“這里只要醫療條件跟上,完全可以打造成優美的養老勝地,讓吉安成為麗華市的后花園。”
陳麗穎附和道:“張市長,我爸媽一到大城市,呼吸也急促了,聽力也不行了,心慌得很,只要回到這里,所有癥狀都消失了,為此她不希望我出去工作。”
縣城實在太小,張峰和嚴興的到來,已經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最終驚動了吉安縣委縣府的主要領導。
張峰便與嚴興、林洛塵坐上車,來到比發達地方鄉鎮辦公樓還不如的縣委縣府辦公大樓。
主要是吉安縣的收入與支出倒掛非常嚴重,完全要依靠省級財政的轉移支付方式來維持正常的運轉,又在國家嚴格控制樓堂館所建設的要求下,只能將就著辦公。
張峰在座談的時候談到對于吉安教育的扶持政策,同時提議要加強開發綠色旅游。
他談到這里山峻林茂、溪湍谷幽,石奇洞絕、云繞峰秀,山里的春夏秋冬景色各不相同,完全可以吸引游客前來觀光。
他說過去講究“人定勝天”、“人海戰術”,人少的地方會有自卑感。現在科技發展了,許多事情不靠人數來決定。
同時,他為了鼓動吉安縣領導的工作積極性,承諾將引資1億元左右來進行前期旅游開發。
說實話,吉安縣的主要領導也是想改變目前落后的現狀,一是提升自己的工作業績,二是為了避免吉安被撤消建制。
為此,他們便提出將建立招商引資聯席會議制度,開辟重大招商項目、重點工程項目“綠色通道”,舉辦首屆“古道明珠、靜美吉安”招商推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