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曲鋼就想推進這項改革,以圖輕裝上陣參與市場競爭。只是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實施,如今這些職工覺得社保醫保沒著落,也希望能徹底解決這些事。
說實話,對于張峰看來,這次2萬多人的集改過程可以形容為“嘔心瀝血”,這其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堪稱浩大。
省里的各個部門,都給予了充分支持,協同解決歷史難題,依法解決社保歷史欠費和養老保險接續路徑,按原有政策接續醫療、工傷保險和補繳失業保險。將改制企業股權無償劃轉屬地方,由地方托管職工和工傷職工。
大家都知道,如果這次改革再不成功,不知到什么時候才能重新啟動,為此大家都積極支持政策落地落實,確保廠辦大集體與主辦國有企業一次性徹底分離,改革工作不留尾巴。
說實話,曲鋼廠辦大集體存在的問題是40多年來逐步形成的,歷史沿革長、積累問題多。要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是擺在集改面前的最緊迫、最主要的任務,也是此次改革中成本最高的一項。
經過測算,這次改革共計投入成本30多億元,幸好國家支持了10億元、曲江省投入了10億元、曲鋼拿出了10億元。麗華市沒有出力,只有出人出力,但徹底解決了近2萬人今后養老、醫保問題,沒有了后顧之憂。
對于曲江省和曲鋼來說,雖然拿出了巨額資金,但總算解決了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徹底進行了了結,也算是值得的。
在整整考慮了一個星期后,曲鋼附企退休人員周芳來到一處集改協議簽約辦公室。在簇擁著的人群中,她很快簽下了一份《和解協議書》。自此,周芳從名義和實質上都不再屬于廠辦大集體的人員。
周芳所在的集體企業是機械廠,和她同來簽約的還有很多這個廠的職工。一份協議讓早在二十年前就解散的人們重新聚到了一起,但簽完這份文件之后,他們很快再次各奔東西。
此時整個曲鋼廠辦大集體的集改和解協議簽約已經進行到了第8天。整個麗華市50多個簽約點,80多家集體企業,每天數千人都在陸陸續續地前往簽約點進行簽約。在周芳簽約之前,她聽說,她所在的單位只剩三個人沒有簽了。
這是一份為解決雙方勞動關系、債權債務關系等的所有安排和約定。根據協議,雙方將無條件遵守,再無其他任何爭議。
周芳現在退休在家。當年她從事的是有害健康工種,根據規定,年滿45周歲即可退休。不過,她所在的機械廠,早在上個世紀末,也就是在20年前就已停產,彼時周芳尚未達到退休年齡,從此周芳和廠里的員工一道,待業回家,沒有再回過工廠。
曲江省人社廳、國資委、總工會、財政廳、市場監管局相關領導,麗華市主要領導,曲鋼集團領導共同參加了一場簽約儀式。
在這次簽約儀式上,兩項分別關于“曲鋼廠辦大集體改革改制企業股權劃轉”和“支持曲鋼廠辦大集體改制企業發展”的協議由曲鋼集團總經理王俊文和麗華市張峰市長分別進行簽署。
讓張峰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改革,間接地促進了麗華新城的城市綜合體拆遷工作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