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給張峰打電話時,張峰還跟他開玩笑:“王總,你怎么想到給我打電話了?是不是到東華市了?”
王元在電話里說道:“我是想來東華市發展,只是已經有人插手了,我就不來了。”
“我們好歹朋友一場,我今天通知你一個事情,吳松省長來東華市暗訪了,消息肯定準確,你不必化時間去核實,你趕快安排一下吧。”
張峰心里一下子緊張起來,但還是在電話向王元表示感謝:“非常感謝,下次去省城相聚。”
看來王元是知道省長的兒子吳為入股天龍集團的事情,他不想來東華市與吳為產生競爭。
掛斷電話后,張峰還是叫來了市委副秘書長王通,讓他打聽一下吳省長是不是在辦公室?是不是有公開的行程安排?
張峰不是不相信王元的告知,而是覺得經過多方驗證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安排。
吳松成為省長后,為了熟悉全省情況,當然要開展調研活動,只是他的調研活動不是事先通知,而是輕車簡從地進行暗訪。
之所以這樣做,據說是有原由的。
他到省城的一個區進行調研,發現事先安排參觀的這個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做的非常好,但他從這個社區出來后,順便拐入隔壁的一個社區,卻發現垃圾分類做的一塌糊涂,他很生氣,覺得是基層干部在糊弄他。
后果當然也很嚴重,這個社區所在的街道主任、區長都被免職。
接下來,吳省長便從明察轉到暗訪,說是想看到最真實的情況,這讓暗訪到基層干部叫苦不迭,因為不知道在什么時候由于什么問題會被問責。
于是,為了能提前知道他進行暗訪的消息,各個地方千方百計地進行打探。
只是,他除了身邊一直會帶著二名警衛外,有時候甚至連秘書都不帶,直接跑到某個地方進行暗訪,而且他還經常換車,為此更難摸清他的行動規律。
王元既然能如此清晰地告知,張峰相信前者肯定有可靠的消息來源。
至于這種消息從何而來,大家都約定俗成地保持著不打聽的沉默。
王通此時跑來跟張峰進行匯報:“張書記,經過一番打聽,吳省長確實不在省府辦公室里,公開的日程里只說去地方進行調研,并沒有注明調研的地方。”
“張書記,有一個情況值得我們注意,就是有人告訴我,吳省長上一輛掛著東華市牌照的汽車。”
張峰看了一眼王通,看來真是蝦有蝦路、蟹有蟹路。
現在經過王元和王通的消息驗證,可以明確的一點就是吳省長肯定來東華市暗訪了。
不過,東華市這么大,他究竟會到哪些地方進行暗訪,張峰就無法知道了。
既然無法知道確切的范圍,也不知道這次暗訪的主題,張峰還無法進行準備。
因為他不能進行廣而告之,無法讓所有部門和所有人員進行準備,否則萬一被吳省長知道,張峰肯定要被挨批。
我是來暗訪的,你大張旗鼓的進行通知和做好準備,想干什么?
另外,你是如何知道我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