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知道劉啟海說的是實話,這和領導的品行無關,而和領導藝術有關。
與劉啟海商量了東華市大數據處理中心的大致方案后,便交給市委辦公廳的相關人員進行操辦。
在張峰的提議下,東華市委辦公廳專門印發數字化改革“1+6”方案,明確了未來五年東華市數字化改革計劃表和路線圖。
五年內的目標是,將東華市打造成為數字化改革先行區、全省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全省數字城市發展領先市、全省數字機關建設先行市,使數字化改革成為“重要窗口”模范生的重大標志性成果。
“1”即《東華市數字化改革總體行動方案》。方案提出,東華市要持續迭代提升東華城市大腦,打造智能超算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數字化績效考評、“重大任務”貫徹落實集成應用等重大項目。
推動城市精細化智慧管理、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一件事”等重大改革,創建優勢行業產業大腦、未來產業先導區、“未來工廠”和實施數字經濟提質倍增等重要樣板,推動智慧港口、智慧口岸、航運大數據中心等重點工程。
建設數字自貿區、跨境電商全產業鏈創新平臺等重要載體,建設新材料科創高地數據支撐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健康保險交易平臺等重大樞紐,打造“未來社區”、鄉村服務、海洋服務等綜合應用以及智慧醫療等重要應用,迭代升級“基層治理四平臺”、移動微法院、無證件(證明)辦事之城等重要品牌。
“6”包括東華市黨政機關整體智治系統建設、數字機關系統建設、數字經濟系統建設、數字社會系統建設、數字法治系統建設和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建設等六個具體實施方案。
比如,數字機關系統建設方面,東華市要強化綜合集成,深化場景應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雙循環樞紐、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營商環境市場活力、生態文明、文化軟實力、民生保障、安全生產、機關效能管理等應用。
再如數字經濟系統建設方面,東華市將圍繞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雙聯動,聚焦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建設,大力實施數字經濟提質倍增行動,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融合應用,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經濟社會的高效協同,形成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數字經濟運行系統。
在未來五年,東華市將建成一批標志性產業鏈數據中心,實現千億元級以上產業集群產業大腦應用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全覆蓋,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進一步健全,建成若干個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未來產業先導區,使未來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數字社會系統建設方面,東華市將以未來社區、鄉村服務、海洋服務等綜合應用場景為切入點,圍繞12個社會事業領域,基于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和東華城市大腦,打造一批全城覆蓋的跨部門多業務協同應用。
這個方案在東華市委常委會獲得通過并不難。主要是在常委會上,市紀委書記宋青峰、市委組織部部長劉啟海,市委宣傳部部長陳朝霞、市委秘書長李牧南現在鐵定支持張峰。
自從上次張峰幫常務副市長蘇恒在拆遷現場解圍后,又看到陳光這一家既拿到了比原先多一些補償,又很爽快地簽訂的拆遷協議,明白張峰不僅背景深厚、消息靈通,而且手段頗多,自己根本沒有必要與之進行對抗,于是他開始支持張峰。
于是,張峰便開始在市委常委會占據了投票的主動權。
當然,施東城看到張峰提交這個改革方案,明白寫好寫、提能提,落實到實處卻困難重重,為此他樂得同意,讓張峰化大力氣、大精力去進行推進,而他在其它方面卻可以多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