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本來是與崔國波和盧健明的路線完全不同的,根本不會產生交集。
方解在星期五下午想回海元縣城的老家,而崔國波和盧健明剛要回東華城區里的家。
只是有一次,方解的父親生病,他打黑車回家時,剛好趕上了盧健明與崔國波回海元縣。
當時方解為了迅速趕到海元縣,提議他出200元,黑車司機反正能單程收到400元就可以。
三人一路上介紹了自己的工作,盧健明和崔國波最終還是與方解分攤了這次車費,說是由于父親生病,情況特殊。
雖然是100元的事,但讓方解心里感動,于是后來便交往多了起來。
當然,聽說方解在東華市委辦公廳工作后,崔國波和盧健明的態度更加熱情。
有時候二人下班,會去方解的父母家看看,是否有需要幫忙的。
方解在某幾個雙休日,會到盧健明和崔國波的家里坐坐。
本來的話,張峰想優先解決盧健明二地分居的事情,只是盧健明已經超過了35歲,不符合普通年輕干部掛職鍛煉的年齡。
后來,張峰讓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進行調研,最終出臺了一個文件,就是夫妻二地分居滿十年后,相關部門一定要進行解決,否則不能進行對外公開招聘和調人。
掛職鍛煉人選最終確定后,張峰召開了一次座談會,
在會上,他勉勵即將赴啟明市掛職的干部,要牢記組織的信任和重托,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當好協作支援的生力軍、建功共同富裕的大考場,奮力交出無愧于組織、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高分答卷。
張峰認為大家都是從全市各條戰線精心挑選出來的精兵強將,能夠參與協作支援工作,是組織的信任和重托,也是一次十分難得的人生歷練。
他要求大家做好打攻堅戰的思想準備,把困難考慮得更多一些,把應對挑戰的心理調整得更好一些,努力適應環境、轉換角色、進入狀態、打開局面。
為此要一絲不茍,爭先創優。吃透上級政策,深入調查研究,熟悉當地情況,主動向當地干部群眾請教,向之前的掛職干部人才問策,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把工作做得更細、更活、更實,確保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一起奮斗,匯聚合力。工作中多溝通、多商量、多配合、多協作,生活中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
要一身正氣,樹好形象。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自覺服從掛職單位管理,誠懇接受當地干部群眾監督。
最后,張峰說道:“大家遠離家鄉,有許多不便和難處。工作生活中有什么困難,包括家里有什么事,隨時都可以向組織提出來,我們一定想辦法幫助大家解決好。”
讓張峰沒有想到的是,陳成接手天龍集團不久,就出了大事,而且讓張峰化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進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