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宇找俞局長,俞局長也沒有辦法違抗縣里主要領導的指示,經過爭取,董紅宇不僅賣了一個好的土地價格,同時還拿到了酒店的工程施工和裝潢。
另外,董紅宇開始建起兩幢聯體商住樓,一二三層為商業廣場,系全縣最大。由于是全縣第一個商品房帶電梯的,雖然價高,但還是銷售紅火,董紅宇賺了一大筆錢。
后來,董紅宇決定將自己的幾個企業整合變成“紅宇集團公司”。
在紅宇集團成立大會上,董紅宇邀請了縣里的主管部門、新聞媒體參加,并帶他們實地參觀了商業廣場:“我們準備把商業廣場建成周邊縣市區域性商品批發中心。一舉帶動本地經濟發展,解決本縣產業‘空心化’,可安置大批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除了壟斷企業外,縣國有、集體企業幾乎都破產了,讓縣里領導最惱火的就是失業問題。
失業工人常常擺攤設點地堵在縣機關大門口,于是縣領導就問董紅宇:“對下崗失業人員給多少優惠?”
董紅宇說道:“下崗失業人員進駐廣場經商,一年內不收任何費用,其他人員的話,優惠半年。”
縣領導贊揚道:“好!我們也按你們的優惠免些稅費,再落實商務局和城管,成立市場整頓綜合執法大隊,把占道經營的流動商販,還有一些路邊自成集市的,統統遷進去。”
口說無憑,董紅宇提出需有白紙黑字的紅頭文件才行。后來縣里以會議紀要文件的形式,下發給有關部門。媒體也進行了大力宣傳,董紅宇一下聲名雀起。
董紅宇找到縣商務局進行接洽,商務局領導卻是一臉苦相:“收到文件后,我們開了統籌協商會,但大家都喊人少,更缺執法車。”
董紅宇想了想,提議道:“執法車,可以由集團公司送你們一輛,增加的幾名執法人員的工資由我們出,你們就負責領導和指揮。”
縣商務局領導一聽樂了:“看來企業才是干實事的。”
很快,縣商務局就寫了關于整頓本縣市場的通告,開會通過后,全縣進行了粘貼。
車載大喇叭在城中穿梭宣傳,不時停在本縣幾個自由形成的集市,命令商販限期搬遷到指定市場。
董紅宇也不失時機地在其他鄉鎮招商,并專門成立了物業管理公司,又花錢請了幾個社會上有名氣的混混,對本地違抗命令不愿遷入的外來商販進行強制執行。
外來商販沒靠山,好管理,不同意的就動武砸攤。
執行第一天,就有一對賣布匹的兄弟倆想對抗,被痛打了一番后,又被公安以擾亂地方秩序為名拘留起來。很多商販看到如此情形,便不再抵抗,紛紛遷了新的市場。
生意紅火后,各種車輛過來,道路時常堵車,最終又影響了商場的生意。
董紅宇因為這個事情多次找了縣交通局,要求整改道路,但都是回答“馬上進行,在等上級審批”,卻遲遲不見動靜。
見光打雷不下雨,董紅宇決定“先斬后奏”,安排自己的建筑公司先上手修了周邊道路,再找縣交通局要錢。
結果縣交通局直接推給了縣里,縣領導又說要研究后給答復,董紅宇三番五次吃了閉門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