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董紅宇不氣餒,再說他也有時間,只要領導在辦公室,他每天都上門去“匯報工作”。
有人問董紅宇:“這樣領導不煩嗎?會不會發脾氣?”
董紅宇笑了笑,無奈地說道:“拳頭不打笑臉人。”
果然,雖然縣領導對董紅宇修路先斬后奏不滿,但效果擺在那里,于是批示縣交通局進行處理,只是修路建設方和施工方的所有手續都得由董紅宇自己完成。
等到拼死拼活辦妥了手續交到縣交通局,卻石沉大海。建筑經理幾次去問,人家都愛答不理,還責怪我們擅自違規修路。
董紅宇托人去找縣交通局郭局長進行通融。郭局長不屑地說道:“董紅宇不要以為有錢了就能為所欲為,不講規矩,其實在我們眼里他一文不值。”
請托的人勸說道:“那路遲早要修,早修不僅是對商場有利,對群眾交通更有利。”
郭局長說道:“這個我懂,你把話帶給董紅宇,我們遲早會解決。”
等了幾天,董紅宇見還是沒有任何動靜,再加上他托人調查了相關情況,知道縣交通局有暗掛的建筑公司,原來是嫌董紅宇搶了修路的生意。
董紅宇知道后非常生氣,縣里領導已經批示了,修路手續也完備了,還推三阻四拖著不辦理!
老板很生氣、后果很嚴重。董紅宇指示物管公司:“除了商場車子,設卡對新建道路上的來往車輛一律收費。”
這事兒影響非常惡劣,縣交通局被縣里領導點名批評后,同意審查后給錢。
董紅宇叫建筑公司將工程造價在原來的基礎上,高算三倍報上去。
負責審核造價的部門核算組來了三個人,董紅宇請他們吃了飯,又分別發了紅包,并交代辦公室主任:“工作之余,看他們有什么業余愛好,你多陪他們玩玩。”
于是,一人愛打牌,辦公室主任組織人陪他打牌;一人愛唱歌,辦公室主任組織人陪他唱歌;一人愛找小姐,辦公室主任負責輪流給他找小姐。
三人分別審了工程造價后,提了意見,建筑經理補充和完善后,最后工程費用只砍了一半多點。
董紅宇用修路賺來的資金,在商場周邊和城鄉設立了很多廣告牌。商場漸漸有了名氣后,董紅宇將里面的門市能賣的賣、能租的租。
董紅宇的生意越做越大,這時,縣里最大的國營煤礦因多年虧損,無法起死回生,開始對外實行破產拍賣。
作為發家的老本行,董紅宇諳熟煤炭業務。他覺得,開發一個煤礦要干幾十年,比建筑強多了。
建筑工程完了再接新項目,都要通過一番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才能“脫穎而出”。
為了穩操勝券,董紅宇下了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