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柔一向堅強,很少會發這樣的朋友圈,應該是遇到什么事情了。
張峰特意打電話問她,她又不說具體的事情,張峰特意在一個雙休日趕到麗華學院,親自找她聊聊。
原先潘柔做行政工作,后來覺得各種雜事太煩碎,應該是教書育人的教師崗令人有價值。
通過關系,潘柔如愿轉成教師崗,但這并沒讓她高興起來。
主要是麗華學院沒有她所學的專業,專業不對口讓她始終找不到歸屬感。情況類似的同事都做了轉型,丟掉自己碩士、博士所學專業,從頭來過。
潘柔也嘗試過這樣的努力,但學術興趣很難轉移,轉型起來很痛苦。
同時接連發生的二件事情,讓她感覺惡心。
帶大三學生去實習,潘柔即刻收拾行裝,帶領十二名學生出發。
因為是第一次帶學生做調研,潘柔處處小心,也時刻關注學生的動向,在保證基本人身、食宿安全的前提下,竭盡全力地去指導他們實習報告的撰寫。
與之同行的還有一位資深女教授,年齡比潘柔稍長一點。女教授很嚴厲,不茍言笑,與潘柔鮮少交流,學生們也不敢在她面前造次。
大多數時候,都是女教授在指導學生,潘柔也跟著學。過了幾天,女教授先行離開,學生們松了口氣,紛紛吐槽女教授過于嚴厲,說潘柔“很溫柔、人很好”,他們都很喜歡她。實習單位回來以后,潘柔繼續指導他們完成了論文。
潘柔原想這次帶隊調研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曾想,沒過多久,當潘柔想要再次申請帶學生外出實習時,學院領導沒有同意,原因是“有學生反映潘柔在帶隊調研中出了一些問題”。
具體是什么問題,學院領導并未細說。潘柔大驚,仔細回想帶隊全過程,自己頂多算不熟練,遠沒到“出了一些問題”的地步。但是不信任的種子已經種下,潘柔失去了第二次帶實習的機會。
究竟是誰反映的?反映了什么?這件事至今都是一個謎,潘柔細思極恐。
隨后,潘柔被安排接替一個研究生專業的班主任崗位。
她接手的頭件工作就是“推選優秀班干部”。當時學校給出政策,由班上推選出來的“優干”可推到學校乃至省里進行“優干”的評選。
大家都知道,一旦獲得校級或省級“優干”的稱號,前途就意味著光明了不少。
班級由于學生人數少,只有五個班委,五選二。潘柔想著這事兒也簡單,經過與班上同學協商,決定投票選舉。
最終,投票靠前的兩位同學被列為本年度班級的“優干”人選。而就在報學院審核的環節中,班上部分同學卻對其中一位叫盧潔的班委提出異議,反映該同學表里不一、班集體工作不積極不主動、對人對事態度功利。
潘柔不敢輕易下結論,又找來一些同學來了解情況。
學生們對盧潔的意見可謂是毀譽參半,有人說她為人熱情仗義,有人卻說她是功利主義者。
潘柔不解,為什么超過一半的人認為盧潔存在問題,她的選票還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