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辦公室主任和鄭會長去了海元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說明來意后,鄭局長很堅決地說了一句話:“這收據我們不能出”,接著徑直開會去了。
不久,打聽到鄭局長有空,東華市天興商貿城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再次找到他。
鄭局長坐在寬大的老板桌后,不悅地說道:“你們老板在資助時,從沒說過要走慈善,更沒說要我們出什么據,只叫把質量監督好就行。”
辦公室主任賠著笑臉,講了企業要走慈善的目的:一是提高企業的名譽,二是對推動東華市的慈善活動,三是合理做賬抵稅。
最后辦公室主任說道:“希望鄭局從企業角度考慮下,一百多萬元可不是小數目,還望提供個方便。”
鄭局長一直不為所動,后來看辦公室主任執著,便明說了苦衷:“行政單位有規定,不能接受任何捐贈。你說我們怎么敢給你們出據?財政查到了怎么交待?外面傳出去還不說我們是‘吃拿卡要’?這不是黑我們單位的形象嗎?”
為了此事,鄭局長看見許軍波有些感冒,認為他不識抬舉。
后來,鄭局長調回市里。聽別人私下說,原來那兩個基層所,是當時鄭局長和市局商量樹立的“樣板所”,準備在全市推廣的,所以事成后他的職務會有大變動。
過段時間,東華市天興商貿城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被要求參加“失地農民基金”捐款活動。按照過去的思路,我們曾以為就是找企業出錢,而且出少了還不行。
不過,在動員大會上,海元縣領導講:“不一定要企業出錢,‘智力扶持’也行。你們是企業,有經營、管理思路,對外有關系,可以發揮優勢,做好‘幫、教’結合。幫,就是幫他們找到致富門路;教,就是教這些失地農民開闊眼界。”
有次,一個村干部找到許軍波直接提議道:“要不你們捐點錢,我們計劃修一條公路,方便大家出行、物資進出,也有利于村民做生意。”
許軍波找人算了算,大概需要200多萬,便直接進行拒絕,畢竟公司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
當然,許軍波在拒絕的同時講了公司的現狀,承諾一旦公司的經濟效益好了,一定幫他們修路。
村干部很失望,不死心地說:“你們公司這幾年應該掙了不少錢,要不我也不會開口找你們。你們少辦幾頓招待,錢不就出來了?”
沒有答應進行修路,這名村干部便一直向鄉鎮、縣里反映東華市天興商貿城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不配合,讓許軍波煩不勝煩。
說實話,張峰對于這些事情還是非常震驚的,自己一直強調要營造良好的招商環境,下面一些部門和領導卻一直我行我素。
為了達到打雞驚猴的作用,在調查清楚所有事情后,張峰責令已經擔任了東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鄭副局長退居二線,明令海元縣解散所謂的“失地農民基金”等一系列不正規的基金會,同時在全市范圍內進行徹查,切實做到減輕企業的負擔。
另外,許軍波還向張峰解釋了為什么海元縣天興商貿市場需要千方百計地節省開發成本,原因是他攤上了一件并不復雜、但對方非常強勢的債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