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打破了大鍋飯,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受益于“包產到戶”的政策,吃飽飯不再是難題,于是大批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推動了國家工業化進程。
不過,四十年過去了,城鄉之間的鴻溝依然存在。年輕人流失、村莊空心化、鄉土走向了荒敗與凋敝。
目前,以土地財政謀城市發展的傳統路徑也已經走到盡頭,犧牲農業來反哺工業的發展方式難以維系。
農村的改革和振興再次來到了關鍵時點。
張峰為了避開與楊雪萍的直接對抗,選擇去鄉鎮和農村一線進行具體調研和實地考察。
為了掌握真實的情況,張峰并沒有驚動區縣和鄉鎮領導,而是在市委副秘書長和秘書方解的陪同下,首先來到方解的老家進行了解。
路過一個村莊,張峰三人看見一輛東風小卡車,在村子里挨家挨戶地轉悠。
卡車上除了兩側的廣告牌以外,還站著一位瘦筋巴骨、有著山羊胡須的中年男人,脖子上還掛著一條碗口粗的青色大蛇。
孩子們既害怕又興奮,遠遠地注視著耍蛇人。耍了一會兒后,中年男人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道:“上午十點鐘,村口小超市門口,有免費演出,免費的哦!不要錢,大家都過來看啊!”
免費演出,這對于村子里的老老少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雖說現在家家有電視機,但看來看去就是那些節目和電視劇,要么就是搓搓麻將和打打牌,現在居然有免費的雜耍可以看,大家當然愿意去湊熱鬧了。
耍蛇人邀約后,小卡車上的音響,便放出節奏感強的《最炫民族風》,音響震耳欲聾。車開走好遠,音樂還在空中回旋。
張峰、王通和方解也是覺得有些好奇,想看看這個耍蛇人到底想干什么?當然不可能是免費進行演出的,畢竟又不是文化單位組織文藝演出下鄉。
等到陳生停好車,四人慢慢地來到小超市門口空曠的場地上時,發現已經圍攏了很多想看熱鬧的人。
張峰四人找了一處地方,看見那名耍蛇的中年男人正趴在地上,額頭在流血,不斷地抽搐,嘴角還掛著白沫。
陳生從旁邊早來的人那里得知,剛剛中年男人表演鐵頭功,一塊青磚拍在腦門上,青磚沒破,他卻趴下了。
張峰還以為這個中年人表演失手了,正想吩咐王通和陳生救人時,卻跑出來三個人,一女兩男。
女人對著躺在地上的男人進行哭訴:“老了!老了,不要命了,你為了這個家,還要這么硬撐,演砸了,怎么向觀眾交代?”
接著她轉身又罵那兩名年輕男人,大意是,兩個兒子好吃懶做,一點也不心疼父親。
大兒子打工沒掙錢,要結婚了,沒婚房;小兒子學習不成器,找不到工作;只能讓一把年紀的父親出來重操舊業、江湖賣藝。
兩名年輕人被罵得垂著腦袋,于是把中年男人抬進了后臺。
張峰看到這個女人不是向圍觀的群眾進行求救,看來應該是傷的不重,或者也是演出的伎倆,于是便不再想讓陳生和王通出手,而是繼續圍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