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修通隧道,對于全村的出行都是非常方便的,人心都是肉長的,于是便紛紛出工出力。
為了讓縣里來的技術人員認真做事,加快工程進程,衛平還經常請他們吃飯喝酒,隧道修通時,大家發現衛平家門口的啤酒瓶,多得堆成了小山。當然,為了避免村民說閑話,這些請客吃飯,都是衛平自己掏錢的。
在修建隧道的同時,衛平又找自己的大學同學徐華天來大灣村考察。
徐華天是個富家子弟,本身不缺錢,大學畢業后,曾經做過酒店運營,還嘗試過旅游電子商務。現在他希望經營一門更接地氣的生意,于是便有了開辦民宿的打算。
那一天,徐華天和衛平坐在寬敞的大院里,就著濕熱的海風暢飲,品嘗著村里阿婆的廚藝,就在那晚,徐華天便答應衛平在大灣村開辦特色民宿。
衛平做通一些村民的工作,以租賃的方式,把閑置的房屋出租給徐華天,經過改造,一期民宿“朝山暮海”于隧道打通的一個星期后開業,生意非常火爆。于是徐華天又開辦了二期民宿“潮煙里”。
后來,要么是村民開辦,要么是租給別人開辦,大灣村已經有80%的閑置房屋開辦了各具特色的民宿。
沿著千米長堤前行,靠海一側,多處造型別致的度假別墅已初露面容。不過,村莊內側依舊保留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樣貌。逼仄的巷道、斑駁的石板路、長著青苔蕨草的院墻,似乎傾訴著百年的靜謐祥和。
海山縣的山地適合種植楊梅,大灣村現在已經進行了規模化種植,不僅節省人力,還便于引進優良品種,提升產量和質量。
“客人來了,果盤送上來,走時再送幾個,這個感覺就對了。”徐華天將民宿的運營理念稱為“親戚朋友來了”。
據衛平介紹,每座民宿小院都聘請一位村民管理維護。她們會提前告知客人位置、交通,負責打掃房間,準備一日三餐和下午茶。足不離村,這些村民每月能獲得5000多元的工資,外加“五險一金”作保障。
為了吸引客人,這些民宿不約而同地為入住的游客準備了一些對應時節的活動,如中秋的月餅、取之于大海的魚骨拓印等。
在他們看來,民宿之所以區別于城市酒店,就是讓人在旅途中更多一份親近感,通過種種細節累積來打響大灣村的民宿村品牌,讓更多人駐足這里、留戀這里,才不負大灣村幾代人的守望。
這種商業模式將果園、民宿、就業串聯了起來,一三產業得以實現融合發展。這是衛平探索鄉村振興的一種嘗試。
張峰、王通、方解、陳生在兩幢民宿的門口,就能感受到生意的火爆。
原本沿著狹長海岸線拔地而起的白色建筑物,門前都密密麻麻地停放著私家車,都是慕名入住的游客,為這個臨海漁村帶來了獨特的煙火氣。
衛平陪著張峰上門進行查看時,這兩幢民宿的主人徐華天正在“潮煙里”忙著招呼剛入住的游客,時不時與前臺確認各個房型的安排與就餐準備,儼然一副“大掌柜”的模樣。
畢竟是剛剛試營業,還是需要徐華天親力親為,主要是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和提升。
衛平則坐在店里向張峰講解了自己今后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