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衛平想組織大家修隧道,而且還要捐出所有賺到的錢,作為啟動資金,衛平的父親不高興了,“你替別人想,想帶人家發財,可人家把你當傻子看,誰領你的情?”
“聽聽外的人怎么說你的?說你自己敗家不行,還想忽悠著全村陪著你敗家,我這張老臉都要跟著你丟光了!”
衛平的母親也不再那么篤定的支持他,轉而勸他趁著還年輕趕緊多賺錢,成家立業,像父輩那樣老實過一輩子,畢竟帶領大家修隧道完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衛平跑了鎮里,又跟一些村民商量后,發現自己人微言輕,不是村干部,沒有號召力,同時還名不正言不順。
接著他便準備參與村里的換屆選舉,他想,等自己上任后,應該會更為順利地帶領村民們改善交通和發家致富。
在下半年的競選中,與其他幾位連普通話都說不準的候選者相比,操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衛平,顯然優勢明顯。
他慷慨激昂地發表著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宣言,承諾三年內,通過土地整治與村鎮規劃,發展鄉村旅游與加工產業,一躍成為特色鄉村。
讓一部分村民留在農地里耕作,一部分村民從事鄉村旅游,從二三產業中獲得收入。
村民們已經見識過衛平供應種子和化肥的本事,又覺得他念過四年大學,腦子活、點子多,于是許多人支持他成為村干部。
最終,衛平還真的成功當上了大灣村主任。
新官上任,衛平便躊躇滿志地開始推廣自己的計劃。
他不顧爹娘的反對,自掏腰包,遞煙陪酒,送禮請客,他爹罵他“敗家”,衛平覺得他爹“分不清輕重緩急”。
經過努力,衛平總算打通各層關系,修建隧道被縣交通局立項,縣交通局還派出了技術人員進行支持,衛平找了一家工程隊進行施工。
為了節省資金,衛平動員全村人出力估小工,配合技術人員進行施工。
大部分村民愿意配合衛平,但也有好幾戶人家反對。
衛平為這件事忙活了好幾個月,還要成天忍受他父親的擠兌,臨了,村民卻如此不領情,萬般委屈一擁而上,憤怒地說道:我忙前跑后,端茶送禮的為了啥?不就是想讓村子能富起來,家家都能過上好日子?好不容易求爺爺告奶奶地把事情弄通了,你們不干了,我不求你們感激我,至少別打退堂鼓啊?”
“我會害你們么?我啥時候害過你們?為啥你們眼光不能看長遠點?老是計較眼前那點仨瓜兩棗,驢年也別想甩掉窮帽子!”
那些不愿出力的村民被他說得臉紅一陣、白一陣。
村民們也不傻,知道從縣里、鎮里申請來資金并不是很充足,衛平的父親一直在罵他敗家,說是光衛平自己為此事主掏出50多萬元。
大灣村原先集體經濟不發達,就算村干部想貪點、拿點,也沒有什么花頭,現在衛平為了完成承諾,居然自己掏出這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