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記下樓去赴宴,汪師傅閃進門來:“東西在哪兒呢?快給我!現在就交給機要班去,還可以搭上最后一班車。”
王通已經覺得自己把明信片親自送到機要班去,一是經手的人越少越好,雖然明信片不是機密文件,但出自李書記的手,還是少讓人知道為好。
二是自己是李書記的秘書,自己親自交待的事情,比汪師傅送去,重視的程度不一樣。主要是這一次,無論如何不能再出差錯了。
不過,王通還是要表示感謝:“汪師傅,這種倒霉事,你為什么往自己身上攬呢?”
汪師傅解釋道:“王秘書,我知道你到這個崗位不容易,一個疏忽就落不下好!”
“再說,李書記能和我一個臨時工計較?王秘書,你前程遠大,盡量給領導留下好印象才是。”
從那時起,王通才知道汪師傅竟然是個“臨時工”。
王通后來明白,市委辦公廳和機關單位一樣,編制分好幾種,:干部編制(又分為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工人編制、臨時工(后改為勞務派遣工,一般是廚師、萬能工、司機、保安等)。
其中,干部編制最牛,不犯大錯不會被辭退,完全算是“鐵飯碗”。
工人編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特殊產物,工資待遇和干部編制差不多,但晉升空間有限。
臨時工就差遠了,不但無法轉正,而且各種薪酬福利要比干部編制和工人編制少得多。
王通當時是李書記的專職秘書,紅極一時,市委辦公廳的人事干部告訴王通:“掙錢少并不是臨時工們最擔憂的事情,他們最怕的還是失業。”
“王秘書,你看看,這么多年來,正式工之間、臨時工之間可能會發生吵架,可從來沒有聽說過正式工和臨時工之間發生沖突吧?”
“在日常工作中,雖然表面上沒有人不會公開瞧不起臨時工,但臨時工們總還是小心翼翼的,這工作真是朝不保夕。”
不過,這么多年來,汪師傅的人緣不錯,工作上任勞任怨,就連市委辦公廳的辦公室董主任對汪師傅也贊賞有加。
全年無休的汪師傅跟著大家去外面旅游是不可能的,但每次市委辦公廳聚餐,董主任都會堅決拉他一起參加。
市委辦公廳的秘書長、副秘書長、綜合科科長等人要為市級領導服務,下班時間不固定,很少會參加辦公廳工作人員的聚餐活動。
王通知道自己需要低調,同時也為了表示親民,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都會參加這樣的聚餐活動。
每一次聚餐,辦公室董主任都會拉著汪師傅坐在同一桌,然后就會對服務員說道:“先來幾箱啤酒,再來一個二兩半白的!”
每一次,汪師傅接過屬于自己的小酒瓶時,都會露出感動的微笑,擰開瓶蓋小心翼翼地把酒倒進酒杯里。
除了辦公廳的領導外,一般都是按科室坐在一起喝酒,同時也是就在一桌內敬酒。
按照套路,辦公室董主任要按次序敬每一個人,其實就是借機夸贊手下的兵,肯定大家的工作成績,從而調動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