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留在村里沒有面子,胡宏良便去投奔早就嫁到城里的妹妹。
只是妹妹直接對他說道:“想吃商品糧拿國家工資,就不要指望了,我到現在都沒有固定的工作。”
“你買的那個戶口,現在根本沒用了。要是放得開,還能在城里找到事情做;要是放不開,就只能在家閑坐了。”
雖然自己的妹妹說那個城鎮戶口已經沒什么用,但是胡宏良還是不死心。
他經常買來一摞報紙,研究上面刊登的招工啟事,期望能找到一份正式工的工作。
時間一長,胡宏良終于失望了。報紙上刊登的那些他夢寐以求的工作,都有年齡、文憑、技術上的要求。
最終,胡宏良發現那個花了幾千元買來的城鎮戶口,真的一點用也沒有了。
總不能坐吃山空,迫于生活,胡宏良先后送過報、送過牛奶,還蹬過三輪車、擺過地攤、賣過水果……
胡宏良曾打聽到城鎮的貧困戶可以申請廉租房,特地跑去打聽。
工作人員在了解了他的情況后明確告訴他,需要分戶才能申請,不過,當時的胡宏良連自己的房子都沒有,如何分戶?最終還是只能買房。
再后來,胡宏良患上胃癌,一場手術下來,蒼老了很多。
更令他郁悶的是,因為他是城鎮戶口,卻從沒上過城市醫保,而農村的新農合又不能辦理。所以,醫療費只能全部由自己負擔。
張峰聽到這里,心里有些驚訝,二十多年前,那場席卷全國的“農轉非”風潮,是時代的產物,將許多農民卷入其中。
這些人在失去了土地,甚至宅基地后,大部分卻沒有真正地融入城市。他們非城非農、進退失據、處境尷尬。
原先一直沒有人關心他們,也沒有人記得他們。但作為華天市的地方官,張峰覺得要為這些人做些事。
當然,光聽胡幼萍講述是不完整的,需要有人牽頭詳細地進行調查,把這些人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了解清楚,知道這些人的主要訴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制訂政策和措施。
張峰考慮把此事交給市委秘書長陸四海、副秘書長劉紀春來辦,同時借此機會來考察他們二人的辦事能力。
調查了解需要時間,張峰也不急在一時。
過了二天,王成平進來通報:“張書記,華天市公安局副局長趙國平有緊急事情求見。”
按照常理,市級部門的副職很少會來向市委書記匯報事情,只是既然說到緊急事情,張峰便立即說道:“讓他進來吧。”
王成平出去引導趙國平進來,在張峰的示意下,王成平給趙國平倒茶。
趙國平連忙說道:“不用了,我說完就走。”
張峰沒有想到事情會急成讓趙國平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便好奇地問道:“到底發生什么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