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之后,胡金康工作更賣力了,有空的時候還會去外面接點零活補貼家用。
只是一年之后,女兒出生,他還是感覺力不從心。
單位并沒有給合同工辦理社保與醫保,老婆在城里也沒有固定工作。
雖然可以憑自己的戶口買到一些優惠的商品,但對于三口之家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同時,胡金康還發現這種優惠,正在慢慢消失。商場、供銷社漸漸不再有商品糧油供應,后來干脆就取消了那些票證。所有人都開始用現金直接購買,而且根本沒有差價。
與此同時,國有、集體企業的職工開始討論類似“倒閉”、“下崗”、“買斷工齡”等詞匯。
幾個月后,廣告公司的上級單位,華天市商業總公司宣布破產,廣告分公司自然也就跟著倒閉。
胡金康作為一名合同工,只是多發了一個月的工資作為補貼,就“下崗”了。
往后幾年,胡金康又回到四處打零工的日子。
等到戶口政策再度放松后,胡金康便把老婆女兒的戶口一并遷到了華天市區,他的解釋是,雖然購買城鎮戶口的行為讓他感到后悔,但他從村里出來的那天,就沒想著要回去。
張峰聽到這里,疑惑地問道:“那你父親為什么還要回農村蓋新房?”
胡幼萍回應道:“我一直生活在城里,當然不想回農村,對于父親一定要回農村造新房完全感到不解。”
“我爸給我的解釋是,他一買戶口,戶口就降價,后來城市戶口的福利也取消了;等到后面好不容易把你們二人的戶口也遷到市里,農村種田又不用交稅了,甚至還有補貼,這說明農村戶口比城鎮戶口還值錢。”
“目前很多地方在搞土地流轉,都可以坐著收錢了。當然,農村的土地,我是不想了,畢竟戶口遷出去這么多年了。不過,老房子還在村里,以后萬一在城市里呆不下去,總得有個落腳之地吧。”
張峰聽到這里,覺得這些原先購買了城鎮戶口的人,也沒有什么大事,畢竟基本生活還是有保障的,但聽了胡幼萍接下來的說的事情,又讓他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
胡幼萍為了給張峰更多時間的按摩,又給他講起自家鄰居的事情。
胡金康鄰居胡宏良曾經擔任過幾年村主任。他身材魁梧、大圓臉、眼睛不大,卻自有一絲威嚴,加上走路不徐不急、為人言語不多,頗有一幅“官相”。
有人認為村官不好當:不管事,人家罵你占著茅坑不拉屎;管事,總會得罪一些人,因此,最后無論做什么,背后都是一句話:“不曉得又貪了多少錢。”
胡宏良一方面注重和上面搞好關系,另一方面在村里卻什么事都不管。既然什么事都不管,自然就不會得罪人。
至于村里人背后說的閑話,他根本不在乎。反正村民有求于他的時候,照樣還是很親熱地喊他為胡主任。
當然,作為村干部,胡宏良早就悄悄給自己辦理了“農轉非”。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跳出農村到鎮里工作。
只是,由于年齡和學歷,胡宏良根本沒有機會到鎮里工作。后來,他又迎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一個不到30歲的退伍軍人。
在敢說敢做、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面前,胡宏良當然落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