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汪小東的叫嚷聲,大家都互相看了看,劉紀秋說道:“小東,你是不是記錯了?這事不要多說了。我們是學法的,要講究證據。”
汪小東解釋道:“我昨天剛找開一張二十元,還有十八元,居然一分也沒有了。”
在當時,一元錢能買一葷一素及二兩飯,為此十八元不是一筆小數目。
不過,由于沒有明顯的證據,又不能隨便翻別人的包,汪小東自認倒霉。
只是姚海波在鏡子前獨自試穿西服的樣子,劉紀秋多年后一直記得非常清楚,同時還懷疑姚海波拿了汪小東西服口袋里的十八元錢。
大學畢業后,姚海波和劉紀秋回到華天市江南區,二人都成了檢察官。
姚海波在剛工作的前幾年,一年四季穿著檢察官制服,經常加班至深夜。
同時,他還把母親接到身邊生活。
三年后,因工作努力和帥氣外表,姚海波還成為了江南區檢察院檢察長的乘龍快婿。
為了避嫌,姚海波辭去檢察官的職位,在岳父的運作下,成為華天市府辦公廳的一名秘書,后來成為了當時擔任市委常委、副市長朱東華的秘書。
十周年的同學會在母校召開,此時的姚海波穿著一身筆挺的西服,像明星那樣帥氣逼人,臉上依舊笑咪咪地。
聚餐的時候,同學們要么喝白酒、要么喝啤酒,只有姚海波喝紅酒,且每次敬酒只喝一口。
幾杯酒下肚,同學們開始訴說離別之情、懷念大學時光,只有姚海波仍舊正襟危坐,像領導接見下屬那樣挨個和同學碰杯。
其實上,由于沒有工作上的交集,自從姚海波辭去檢察官工作后,劉紀秋與姚海波雖然在同一個城市,但見面的次數并不多。
本來的話,劉紀秋想借同學會的時機,與姚海波好好聊聊,不過,姚海波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坐著飛機匆匆離去,說是“工作身不由已。”
又是五年過去了。
華天市一場十級大風,將春曉園項目1號樓部分腳手架吹倒坍塌。
隨后,春曉園項目的開發商承認,項目公司1#樓西單心主體施工至3層,未達取證要求,在局部搭設腳手架至6層并進行澆筑表面處理,滿足形象進度要求,以提前獲取預售許可證。
也就是說,這家開發商為了騙取預售證,將原本只蓋到3層的樓房偽裝成6層樓,結果大風一吹便坍塌,露出了本來面目。
當然,這種造假行為只能騙騙光看照片的人,如果江南區城鄉建設局的工作人員認真細致地進行現場查看,就不會被開發商所蒙騙了。
后來,據開發公司負責人交待,自己曾向江南區保障房領導小組負責人、區城鄉建設局局長姚海波進行公關,送了100萬元現金。
不過,經過華天市紀委的調查,姚海波和妻子以及其母親名下沒有任何房產和存款,市紀委工作人員甚至遠赴在農村務農的姚海波的姐姐家中進行調查。
讓市紀委工作人員感到吃驚的是,姚海波的姐姐居然仍就住在破舊的房子里,靠養豬打零工勉強供養兩個上中學的孩子。
她對前來調查的市紀委工作人員說道:“什么?姚海波的錢?我沒見過他的一分錢。我知道他現在當了官,但你們看看我現在住的地方,我覺得小時候白帶了他,我根本沒有這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