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還沒有想到如何來解決華天財經學院的事情,常務副市長莊雨婷帶著一位中年婦女來找他反映華天市知名國企——華天味精廠的問題。
二十多年前,在整個曲江省知名的“華天”牌味精,它打出的廣告語“華天味精味道無可替代”曾一度家喻戶曉。
張峰對于“華天”牌味精也是記憶猶新,主要是原先母親總是用華天味精進行調味。
十多年前,華天味精廠的產量就達到了“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規模。當時的總經理還受邀進京,作為百名勞模之一參加了國慶觀禮,接受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可謂是風光無限。
這名中年婦女名叫徐紅,是莊雨婷的一個遠房親戚,否則一個普通市民或普通職工,根本見不到華天市常委、常務副市長。
徐紅在華天味精廠工作了二十多年。
她曾是華天味精廠“發酵部門”的一名普通發酵工,常年在發酵罐旁站著測試罐里的ph值——味精的制作方法,既是采用微生物發酵法由糧食(主要是玉米)制成,谷氨酸在發酵罐里發酵需要控制溫度、ph值、菌齡及接種量、通風等諸多條件。其中監測發酵罐里的ph值也是制作過程中的重點。
徐紅每天上班的全部內容,就是站在發酵罐旁,用試紙檢測ph值,如果出現異常,就需要趕緊打開閥門,往發酵罐里放東西進行調節。
這項工作黑白兩班倒,全年無休。
從前年開始,華天味精廠宣布裁員,徐紅下崗回家,每月只領幾百元的生活補助。
剛離開工廠時,徐紅一時半會兒還不能接受,她時常喃喃自語:“華天味精廠最輝煌的時候,曾經年產6萬噸,銷量全世界第二,怎么會淪落到減產裁員的地步呢?”
二十年前,聽鄰居家在華天味精廠做工人的親戚說,工廠的人力資源部門要在社會上招收工人,大致有上千個招工指標。
在當時,買一個這樣的指標要一萬多元,后來徐紅才知道,這一萬元其實是華天味精廠進行擴產的資金。
反正要增加工人,那就順便進行集資。要知道,在當時還是有很多人愿意進國企當工人的。
一萬元,對于當時的徐紅一家來說,簡直是天價。可進了華天味精廠,就相當于是有了鐵飯碗的“工人”,全家人的生活都有了指望。
徐紅把能借到錢的親戚朋友全都借了個遍,嘴皮都磨破了還差5000元,最后發狠把家里養的豬羊全賣了,徐紅才買到一個進廠指標。
進了廠,徐紅被分配到發酵部門。
華天味精廠離徐紅家十幾公里遠,徐紅每天早早地趕到車間,學習那些她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更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很快就成了廠里的技術骨干。
當時,華天味精廠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訂單如雪花般飛過來。
作為廠里的一名普通工人,徐紅和工友們也都干勁十足,就算是休息時間也是和工友們談論工作的事情。
“咱們本來都是農民,是華天味精廠給了咱們機會成為一名國有企業的工人。咱們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都靠味精廠養活,只有咱們好好干,把勁都使到工作上,廠子效益越來越好,咱們的日子才會更好。”
徐紅每天總會在子女準備進入夢鄉的時候,騎著自行車趕去廠里上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