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發現那個前輩雖然說的有些夸張,但他發現每年確實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離開。
主要是企業連年虧損,入不敷出、待遇極差,稍微有點本事的人,都另謀出路了。
雖說坐在臺上的領導一邊介紹著華天味精廠的光輝歷史,一邊說著:“選擇這里,青春無悔。”
但坐在臺下的陳恒們卻已經連連嘆氣,后悔不迭。
后來,陳恒知道華天味精廠雖然連年虧損還堅持招收大學生,主要是可以向華天市領取安置大學生的補貼,同時對外宣傳大學生在工廠內的數量與比例,這就是國有企業的要面子,反正國家會貼錢。
通過入職培訓后,陳恒被分配到生產部。
車間主任安排了一個老師傅帶陳恒。
陳恒客客氣氣地向他問好,他看了陳恒一眼問道:“你是哪里人?”
陳恒說是華天本地人,他便又問在華天市有沒有親戚,陳恒搖搖頭說:沒有。
于是這個師父便對陳恒沒有多大熱情,裝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帶著他在辦公區和車間轉了一圈。
陳恒每天的工作就是去車間檢修,他懷著認真的態度跟師父學習,師父就把圖紙拿給他看。
陳恒去請教他那些符號都是什么意思,他揶揄道:“還是大學生呢,這都沒學過?”
陳恒解釋他不是學機械專業的,有些知識不太會。
這個師父很不耐煩,一把拿走圖紙,嘴里嘀咕道:“領導也真是的,招來的學生專業都不對口,讓我怎么帶?”。
那天回到宿舍,陳恒的心情很差,卻看到室友劉辰在對著手機擺撲克牌,他招呼陳恒道:“正好,你過來陪我練練。”
在劉辰的帶領下,陳恒終于搞明白“打三家”的出牌規則,不過他把牌一扔:“不玩了,沒意思,我還是先看會兒書,今天都被師父鄙視了。”
劉辰聽了陳恒的遭遇后安慰道:“他不是鄙視你,他是想找領導換個職工子弟帶。”
聽著劉辰介紹,陳恒才明白廠里三分之一的人都是職工子弟。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到關鍵時候就顯出他們的能量與關系了。升職加薪先人一步自不必說,老職工們也都喜歡帶著這些職工子弟混,畢竟他們以后才是廠里的中堅力量。
這也是國有企業的通病,原先職工的子女能優先安排到廠里工作。
陳恒突然想起來,他所在的車間新來的幾個男生都是華天市三本學校畢業的,但車間主任對他們比對自己要重視得多,出差和應酬也都帶著他們。
劉辰說,從那些三本學校來這里的人,百分百是“職工子弟”。
不過,就算這樣,陳恒依然想通過學習獲取立足之地,可能師父看他翻那么厚的書本,學得太苦逼,覺得他在浪費時間:“你不用這么費力,知道幾個常用標識符就夠了。”
第一個月工資發下來,2600元,什么也沒扣。陳恒無意中看到一個和自己同年同月進來的“職工子弟”的工資條,不知為何,他比自己多了500元。
陳恒很想在這里學到一些東西,以后也方便另找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