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個輪崗實習的制度,陳恒去的是研發部,帶他的組長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快四十歲了,老牌名校畢業,掌握著核心技術,經常被評為工作先進。
陳恒看到了希望,心想能不能申請跟著他干,于是就私下跟他說了。
他卻嘆了口氣,無奈地搖搖頭說道:“我不是不收你,只是我快要離開了。”
陳恒感到非常吃驚,問他準備去哪里,他說去滬海市的一家私企。
陳恒問道:“您在廠里好多年了吧?”
他嘆了口氣解釋道:“是啊,一畢業就過來了,家都安在華天市了,要走也是迫不得已啊。”
他跟陳恒說起,研發部最近空降了一個很年輕的主任,上馬的第一件事就是“折騰”下面有資歷有能力的組長。
比如考核只給“基本稱職”,想方設法地扣工資,平時工作也要雞蛋里挑骨頭,天天開會指著人家鼻子罵,有人因為受不了離職,他就順利地提拔自己的人,坐穩了位置。
這個主任敢這么囂張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和一個廠里高層領導的裙帶關系,他需要重新“篩人”。
“在這里,每個陣營的人,跑馬圈地遠比鉆研技術重要得多。”這個組長抽了一口煙說道。
聽了這些事情,陳恒也開始想要辭職。
年后,新職工內部突然開始流傳一份離職攻略:十幾頁的ppt,詳細敘述著離職流程,該去哪里找誰蓋章,哪個部門的老大好說話,哪個部門說話要注意,特別說明寫離職原因時,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單位很好,領導也很好。圖文并茂,令人嘆為觀止。
這份ppt竟然是新員工整理出來的,他已經離職了,但辦手續時碰了不少釘子,被人當孫子似的罵了一圈,卡了他快三個月,才離職成功。
這個員工一氣之下,寫了這個攻略,就此被大家奉為“跳坑寶典”。
看了這個離職攻略,陳恒才知道當初人事經理答應的安家費,其實是有條件的,干不夠規定年限的員工要原數奉還。
陳恒第一年拿到手的工資包括年終獎一萬五千元,總共才五萬多元,加上安家費還不到七萬元,根本不符合人事經理當初說的年薪八萬元。
到了第二年,五險一金扣得多了,工資就開始在兩千元徘徊。
比低薪更難受的是無所事事,陳恒已經喪失了學新知識的熱情,每天上班只是打開電腦,再隨便點開一個excel,對著空白的表格發呆。
陳恒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孤獨感中,偶爾車間聚會,也被酒桌文化灌得滑進桌子底下,再后來,一些老職工竟在陳恒的身上打起歪主意。
到了過節的時候,單位發了“米面油”和味精當福利,車間里里一個四十多歲的老大哥熱情地找到陳恒,說后者平時住在宿舍可能也用不上這些,不如賣了換點錢,他認識的一個工人就回收這些。
陳恒當時還挺感激的,覺得老大哥人不錯,知道照顧新員工,于是毫不猶豫就讓他把這些物品賣了。
誰知等大家都把這些年貨賣掉的時候,陳恒才知道這個老大哥給出的價格比正常回收價格低了近一半,他居然想從這點物品上賺差價。
陳恒雖說明白這個老大哥為了生活才這樣做,但如此算計同事,讓他的心里說不出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