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主任聯想到了一個可能性:“據我觀察或許只有一種可能性,莫然先生肯定也是看走了,反正這幅畫我怎么都沒瞧出2000w的勢頭來!”
莫然坦然笑道:“老實說各位的出價我并不意外,真正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位沈師傅!居然又一次猜對了價格范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沈師傅并沒有來到展臺上查看,僅僅就是站在原地就給出了2300w的價格!僅憑肉眼來斷價,這一點莫然佩服的五體投地!沈師傅!來吧!還是由你來替大家揭曉真相吧!”
沈秋長出了一口氣,一時間思緒萬千,準確的說整個現場沒有人比他更熟悉這幅《春江晚景》的仿圖了,因為他在79年前已經見過一次了!
那是在王千石五十歲的那年,一個極其尋常的傍晚黃昏,古玩店內走進來十七八歲的少年。
少年皮膚黝黑穿著破舊、手中捧著一副字畫想要換一塊大洋買米吃,因為家里實在窮的揭不開鍋,一家幾口都快要餓是了,只得把他最心愛的這幅畫拿出來換錢。
正逢亂世,王千石當時也沒過多在意,許多人窮困潦倒被逼無奈只能將家里的寶貝拿出來變現,可當少年拿出這幅畫的時候王千石卻瞠目結舌,竟然是石濤、苦瓜和尚的《春江晚景》。
王千石自然看出了這幅畫的破綻漏洞,可真正讓他感到意外的是這幅畫的畫工,模仿的筆跡、筆鋒竟然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要不是紙張上有明顯的差別,王千石一時之間也看不出異樣來。
得知真相之后,王千石才知道原來這幅畫是少年自己一筆一筆臨摹出來的。
少年存了半年的銅板,買了當時最好的紙卷,足足花了三天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幅作品。
王千石在這幅《春江晚景》上不僅看到了少年獨一無二的作畫天賦,甚至還注意到少年在某些細節的處理方式,相比石濤則更加飽滿圓潤。
說那少年是作畫中的天才都絲毫不為過,從某個角度來看,少年的功法幾乎可以跟石濤平分秋色!
王千石最終給了少年五個銅板,并且大膽鼓勵少年,讓他自信的在畫作上落下了自己的名號,一個篆體的“正權”,鼓勵他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如果你能有自己的作品,我王千石一定高價收貨!你小子好好畫!錢不夠再來找我拿,十年!十年后!我王千石就萬寶樓等你的好消息!”
再往后三年王千石就不在了,自然沒能等到少年的作品,萬萬沒想到百年之后,這幅畫又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在沈秋的跟前。
也許冥冥之中巧合安排,王千石沒能等到少年的作品,讓沈秋彌補了其中的遺憾。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沈秋才知道,當年留下名號“正權”的少年,竟然是上個世紀最具盛名的畫家,也是中國近五百年內最具名氣的畫家,名氣甚至蓋過了《春江晚景》的原作者石濤。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近代國畫畫家張大千!
真相揭曉,全場一片沸騰,張大千的畫作可謂是字畫界的天價產物,如果是張大千模仿的石濤,那么他仿品,的確能夠蓋過石濤,近三百年來也只有張大千有這個資格!
“沈師傅?你能方便透露一下嗎?你是怎么看出這幅畫是張大千的仿作?”
莫然謙遜的跟沈秋請教問道。
沈秋的腦海間隨即浮現出當年少年的畫面:“這幅畫有石濤的形,卻有著張大千的氣韻,大家注意看,每一個落筆的痕跡都跟石濤不同,都有張大千的收筆痕跡!這一點大家多參考張大千的作品就很容易看出來!最大的特點就是畫作底下的那個落款!正權!”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張大千的原名就叫張正權,在后來才改名叫張大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