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夏充滿好奇地詢問道:“那些學生都很崇拜您呢!”
“呵呵,就是年紀大了,接觸歷史、文物的時間久了而已。”
馬未平笑著擺了擺手,說道:“你們要是10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這一行,到了我這個年紀,恐怕比我還要厲害哩!”
其實對于文物也好,考古也罷,不僅僅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講究一個開竅!
開竅,說白了就是對一件事突然就明白了,然后對整個系列的事也就都理解了。
如果想要從事考古研究、文物鑒賞,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慧根,也就是開竅!
有的人,可能小小年紀就已經開竅了,但是有的人,臨老了恐怕都開不了竅。
像馬未平就屬于前者,10歲開竅,浸銀考古、文物30多年,將近40年!
幾十年的積累,絕對不是說著玩的。
眾人就這樣閑聊著,不知不覺地就來到了書畫館最里面一個隔間外。
這個隔間就是一間限時展覽藏品的房間了。
因為還沒到開放展覽的時間,所以門口有兩名安保人員負責警衛,隔間一米開外還拉著一條警戒線。
遠遠地,眾人就看到隔間里面,有一個長條的防彈玻璃展柜,在展柜里面開著燈光,一臺防塵架上,一幅畫卷靜靜地躺在那里。
整個隔間里面只有一幅作品,那就是展柜里面這幅畫卷。
“《清明上河圖》!”
看到這幅長長的圖卷,蘇諾頓時低聲驚呼了起來。
盡管因為隔得距離遠,劉子夏他們還沒有看到那幅圖,但是那么長的畫卷,而且還是全開的卷軸,除了《清明上河圖》之外,恐怕也沒有第二件了!
“不錯,這就是《清明上河圖》了!”
馬未平領著眾人進到了隔間里,臉上帶著驕傲和自豪地介紹了起來。
因為劉子夏他們身上都帶著參觀證,而馬未平因為經常出入這些展館,負責安保的人員也是認識他的,所以并沒有攔著他們,反倒主動拉開了警戒線。
眾人低頭看向了展柜,但見這幅畫卷寬有20多厘米,長也得將近5米,入目第一眼,首先看到的就是人!
除了人,還是人!
好多的人聚集在鬧市中,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老人、孩童……
見眾人瞧地仔細,馬未平介紹道:“就和你們從課本上了解到的東西一樣,《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于國寶級文物。
它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
小學的時候,眾人都學過《清明上河圖》這篇課文,里面詳細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畫卷里面的內容,包括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
所以對于馬未平的介紹,眾人也都聽了進去,再加上自己記憶里的東西,和圖中的內容相互對照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