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陳清水總感覺哪里不對勁,他記得前世的時候,這件事鬧得這么大,就是因為初期的救援策略犯了錯誤。
“雷書記,我覺得人應該在這個位置。”
“五號甬道?這不可能5號甬道已經全面坍塌了,礦工會被迫前往四號,又因為四號后半段坍塌,才會被堵在四號前半段。”
專家的分析從理論上講確實正確,可是陳清水覺得這個專家肯定沒有親自下過礦。
陳清水解釋道:“礦難一觸即發,他們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向4號移動,最有可能的應該是全部被困在5號,也就是這里。”
陳清水在圖紙上畫了一個圈。
這個位置便是電梯井的位置,是整個甬道里最寬敞也是最結實的地方。
陳清水說道:“雷書記,我曾經下過礦,每個月都會有一塊寬敞的空間,這是給礦工暫時休息的地方,這個地方通常會存儲大量的食物和水源。”
雷書記逐漸沉默了,他也承認陳清水的分析是極為合理的。
這就讓他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一個是陳清水信誓旦旦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專家送上來的報告,他到底該相信哪一個?
“小劉,你進來一下。”
陳清水的想法,也傳達到了礦場那邊引起了專家組的猛烈征討。
胡教授,是哈兒賓工程大學的采礦專業老牌教授了,可以說是活著的權威。
但是他對陳清水的想法很不在意,甚至說有些不屑:“雷書記這就是再添亂,一個連學位證書都沒有的人的話,值得咱們花這么長時間嗎?”
“胡教授,你也收斂收斂脾氣,咱們這也不是沒有絕對把握嘛,誰敢打包票啊。”
打包票,就意味著要承擔救援不力的責任。
專家團要是敢承擔其中的風險,那鉆孔早就下去了,哪里還有現在的4號5號之爭。
胡教授嚷嚷著:“那就接著吵吧,吵到天亮都沒有救援的必要了。”
其實說白了,現在誰也沒有能力確定礦工在哪個甬道里,陳清水和胡教授團隊各執一詞誰都不愿意退讓。
這時候,所有的壓力又都回到了身上,他是最終決策者,命令其實很容易下達只是短短的幾句話罷了,可一旦判斷失誤,就可能導致18名礦工全部殞命。
雷書記猶豫了好久,不斷在心中權衡兩種可能性,他站在窗前一根煙一根煙的抽著,那背影是何其無助。
半晌后,他轉過身來,嚴肅的問道:“陳廠長,你有多大的把握?”
這一會兒的時間,陳清水也在努力的挖掘記憶,他記得自己看過礦山的最終結果,努力的回憶那上面的數字——到底是4還是5?
這一次,陳清水給雷書記一個肯定的答案,他微笑著回答道:“雷書記,我打包票。”
陳清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憶起當初報道的內容,是四!
看陳清水,這自信滿滿的樣子,雷書記輕輕一笑:“陳清水啊,陳清水,你可真會給我出難題,不過我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