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會冷哼一聲:“他就是一個瘋子,一個徹頭徹底的瘋子。”
在m國,在這個資本的國度,永遠不會出現老板為一個員工沖冠一怒的,他們的制度里,一個員工只有能夠制造價值的時候才會被公司認可,一旦失去其價值便會被立即解雇。
單單是談論員工養老制度,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向華夏國企這般負責到底。
以人為本的國度,可不是說說而已。
蘇瑤的事,很快就在公司內部傳起來,不少年輕小伙都為陳清水的這一怒吼點贊。
“陳廠長活該發財,就得好好治治這群洋鬼子,不然的話他們都搞不清楚自己在誰的國家里。”
“就是太囂張了。”
.......
只是人心雖善,但總有一些人,會有陰暗的時候,一個婦人吳紅花說道:“得了吧,他姓陳的是做生意的生意,人就是利益至上,要不是事情鬧大了,他可不會出頭。”
他這么一說,雖然讓很多人心里都不舒服,可也沒有幾個人出口反駁,畢竟他這張碎碎嘴在廠子里可是出了名的。
只有李有亮鏗鏘有力的說道:“不會的,我表哥說這叫企業文化。”
“我表哥說過,雪清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擰成一股繩,建造一個家,致上公共財。”
李有亮這么一說,不少人都愣住了,依稀記得在入職培訓的時候聽那幾個啰里八嗦的主管說過。
只是那個時候都沒當回事兒,心里都覺得在騙人——資本家唉,會跟你當家人?
有幾個人似乎想到了什么,說道:“陳老板確實有良心,你還記得咱們流水線上的老孫頭嗎?都已經曠工兩三個月了,聽說工資一直都沒斷。”
“老孫頭?他不是家里出事了嗎?我還以為被公司開除了,原來沒斷他工資呀。”
“可不是嘛,不僅沒斷,我還聽說王副經理親自去慰問了,還給了一大筆的慰問金。”
對員工好,可能在短時間內會被人覺得逢場作戲,做作樣子,可是一顆心比一顆心,這樣的誤解又能持續多久呢?
就因為李有亮的這么幾句話,關于企業文化的話題,再次在工廠上下展開了,不管是流水線的普通員工還是部門的主管,都非常感慨地談論著不太明白的企業文化。
莫德林輕笑一聲,說道:“你不是說搞企業文化,就是吃飽了沒事干嗎?”
莫德林剛進公司的時候,就準備大搞一次企業文化來作為自己的三把火,可那時候陳清水卻冷笑一聲,然后毫不客氣的說道:“就咱們這公司搞企業文化,那就是吃飽了沒事干。”
“德林,那個時候是那個時候,現在可是現在啊,而且我可沒有搞什么企業文化呀,這都是他們自己瞎傳的。”
莫德林恍然大悟,他終于知道自己為什么比不過陳清水了。
同樣的東西,讓兩個不同的人干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就比如發揚企業文化,這是莫德林傾向于宣傳,而陳清水卻傾向于做實事。
其效果自然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