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兵部尚書楊博最近有點心累,一來是到了“防秋”的季節,每年這個時候都是邊鎮戰事最頻繁的時候。
從三邊到遼東數千里邊境,每一處都不能掉以輕心,全需要他這個兵部尚書關注。
這種防守態勢很折磨人,就算一百處里九十九處都守住了,但只要有一處被突破,那九十九處的防守就全白搭。
二來幾天后胡宗憲押解倭寇進京,根據皇帝指示,要大加操辦,以宣揚勝利。入城、游街、獻俘大典,全都要辦。
對此楊尚書心里稍微有點隔閡,主要是和胡宗憲之間關系有點敏感。
聽說先前兵部尚書空缺時,胡宗憲就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差點取代自己當兵部尚書。
如今胡宗憲大搖大擺的進京,在皇帝特許下風光無限,誰知道此人還有沒有其他想法?
關鍵是胡宗憲背后有嚴黨的支持,怎么看也不是個令人放心的角色。
這日早晨,楊尚書從家門出來,騎馬前往兵部,路過長安右街時,又看到了一群官民圍堵在某處墻下,看著墻上新出的揭帖。
這種政治大字報也算是京城特色了,屬于一種輿論工具,大都見怪不怪,除非真捅破天了。
所以楊尚書也沒在意,繼續往前走。
卻有個兵部官員急急忙忙的湊了過來,稟報道:“大司馬!那新揭帖上內容點到了你!”
楊尚書莫名其妙,自己最近又沒被卷入什么斗爭,好端端的有人發大字報點自己名干什么?
那兵部官員繼續稟報說:“揭帖上說,這次獻俘大典應當由胡宗憲親自奏報,還說大司馬你應該主動讓賢。”
楊尚書:“......”
臥槽尼瑪!究竟是誰這么無聊,沒事也要挑點事出來?
眾所周知,朝廷禮樂制度有一套固定模板程序,執行時要嚴格按照禮制來。
比如說獻俘禮制度里,有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在天子登城后,由兵部尚書代表朝廷上前奏報“勝利情況”。
可以說這個奏報環節是屬于兵部尚書的特權,也是兵部尚書的榮耀。
但現在卻有人吵吵著讓主帥胡宗憲上去奏報,這不是打楊博這個兵部尚書的臉嗎?
而且本來根本不存在這種爭議,按照規定執行就行了,可有人刻意“制造議題”,那少不得又要在朝廷里爭論一番了。
對楊尚書而言,簡直就是平地起風波,硬挨了一記“無中生有”。
什么叫“讓賢”?要不要連兵部尚書這個官位一起讓了?
怒氣上頭的楊尚書對隨從喝道:“去問問錦衣衛,到底干什么吃的!竟然如此隨意就讓人在皇城附近大街上發揭帖!”
錦衣衛指揮僉事、西城總探、巡捕營把總錢威正躺在都察院門房的躺椅上,喝著熱茶,享受著白榆離去之后的歲月靜好。
身邊沒有白榆的日子,忽然就平淡了下來,每天都可以愜意的混日子,不用再焦頭爛額的應付各種層出不窮的問題。
不過錢指揮的寧靜感今天再次被打破了,有人在大街上張貼大字報不算什么,但如果鬧得兵部尚書大發雷霆,那肯定就要查了。
任務又落到錢指揮這個西城憲特頭子身上了,能不能查出結果不好說,但認真的態度總要先擺出來。
錢指揮到了街上,撕下了幾張大字報,又詢問了一番情況后,毫不猶豫的朝著附近東南方向而去。
隨從追在后面問道:“長官去哪里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