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的解譯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各種吃食,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設定觀稼日,是為了讓你們體驗一下種田收獲的不易,讓你們將心比心一下,代替你們父母的位置去想想,他們一年到頭,揮灑這無數的汗水,為了就是掙那么點錢,供你們去讀書,想要你們考一個好的前程,希望你們好好讀書,莫要辜負你們各自父母的一番苦心和期望。
至于家中無田地的學生,你們既然入了學堂讀書,也是想要走科舉官場的這條路。只是,為官者是為民請命,做官了說的好聽一些是大人,要是說的難聽一些的話,就是人民的公仆,你所做之事,都是為民、思民、請民、服務民眾,給他們排憂解難。
這糧食是村民一年的生計來源,你們自然也是需要懂得如何播種和收獲,了解其中的情況。不然的話,你們以后當官了之后,也能夠置身處地的為百姓著想。”莫天音緩緩的朝諸位學生道。
這群學生聽到莫天音這番話之后,他們一個個的沉默了下來,半響無語,像是在思考莫天音所說的話一般。
一旁的李玄之聽到莫天音這番話,他頓時雙目一亮,心中也有所感觸。
只是見莫天音是個女娃,他有些可惜的搖了搖頭。
要是男娃,以她的胸襟、抱負以及理想,今后要是走上官場,則會名流千古,成為一代清官。
一刻鐘之中,李玄之見給諸位學生思考的時間差多了之后,他清了清嗓子后道:“你們小師姐也作出了第一首詩出來了,現在第二首詩由誰來作呢?”
“學生愿作第二首。
種豆云水村,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秋去東來時,吟詩嘆離別。”陳吟詩搖頭晃腦的吟詩一首。
“此詩有歸園田居的意思,安詳又充滿滿足,勉強算是符合提議,下一個誰來。”李玄之點評了一二之后,叫下一人出列即興作詩。
“先生我來第三個吧!”袁方想了片刻之后,舉手。
在李玄之的示意之下,他緩緩的作了一首詩。
隨之第四人、第五人.......。第十人作完詩了之后,他們一個個便打道回學堂吃午食了。
今日也不知道是不是累著了,這群學生吃飯格外的香甜,更別說浪費糧食了。
中午休息了一個時辰之后,再出發,把剩下的最后一畝玉米地給收割完了。
收割完之后,李玄之和曾武豐兩人要這群學生再作詩一首不說,另外還叫他們寫一篇文章。
文章內容必須是圍繞秋收耕農為主。
這群學生經歷了觀稼日之后,對于先生出的以秋收和農耕為題目作詩的,他們絲毫的沒有壓力。
覺得很多事情只有經歷過了,寫起文章起來,行云流水之外,還有很多地方看的更透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