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代建筑,從水泥和鋼筋混凝土在十九,二十世紀相繼發明,到證實這種可以構成建筑物體的諸多性能,再到實地的應用到梁板柱上,也才過了一二百年的歷史。
即便如此,現代建筑也衍生出了諸多的建筑大師。
比如,蘇江市博物館的設計人。
這就不用細說了。
“這邊還有一些古本,你們要不要看一看。”看著姜然幾人沒有在戲臺上亮個嗓的意思,郭館長也是笑著說道。
“好!”姜然點了點頭。
他也想看看這邊到底有什么樣古本,讓尹航老師一直念念不忘。
昆曲絕對是一個打開傳承大門的鑰匙,里面有著太多的古老事跡了。
諸多的大師,讓得昆曲從市井走入到大雅之堂,戲詞絕對是一絕的。
里面蘊含的知識,也很豐富。
甚至,有人說昆曲里面一句一個典故。
這并非虛言。
而且里面的字,一些漢語言文學博士也未必都能認得全。
“跟我來。”
館長走在前面。
尹航老師倒是負著雙手,觀看著周圍的一些古老痕跡,少有說話的時候。
“老了啊。”最后感慨了一下,“要是我年輕的時候,我肯定要把這些好戲,都排下來,然后演給觀眾。”
老人年輕的時候,定然是要強的。
姜然會心的一笑。
“至少,這里還在記載著,只要有人傳承下來,記住譜子,就能夠把它們全部排下來。”姜然說道。
“對,這個重任就交給你們了。”老者深以為然的說道。
姜然,“???”
他只是覺得,后來者會有人產生興趣,之后,再去挖掘這些東西。
他可不想自己這么快就上手!
“走吧,去館藏看看,據說那里都是寶貝。”看著姜然無語的神色,老者也是笑著說道。
來到了西側。
姜然輕咦了一聲,“這應該是明代的書房風格吧。”
“小兄弟還懂古建筑?”尹航老師轉過頭來,微微驚詫的問道。
“略懂一些吧,主要是這個特征很明顯。”姜然笑著介紹道,“明代的書房又叫做書齋,書齋不大,但卻是明代的漢文化巔峰的一個縮影。”
“古人認為,屋大傷及目力,所以書齋不會太大,但又能容身書生的正常休息和作息。”
郭館長聽了頻頻點頭,“是這樣的,書房確實是按照明代的標準擺設的,這樣會讓書卷氣更濃一些,雖然昆曲在明代還沒有徹底的形成體系,但,卻已經有了相當的雛形了。”
走入屋內,姜然更加確定了這是明代的風格。
園林圖紙中,明時期的書房擺設風格就是如此。
古人會養花草,和魚。
花草多是蘭菊之類,不僅僅是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又能夠以此來自比高潔傲岸的情操。
古人言,“入香蘭之室,則久而受其香。”
淡淡的香氣撲鼻,會讓人覺得心胸開闊,心境明朗起來。
至于養魚,則不僅僅是為了一二情趣,還有“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的典故。
其他的桌椅床凳,乃至于文房筆墨的擺置,不用過多贅述,只要是看過一遍,就不會忘記。
明代文人,對于高雅的解讀,已經到了極致。
再之后,再無那般雅趣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