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照亮了這段荊棘城城墻的湮魔圖騰柱,它們的光輝
不知為何突然熄滅了,于是城墻上的所有人都重新被拂曉的黑暗納入懷中。
“圖騰柱好像失效了!怎么會——”
——鷹瞳薩滿的話音還未落,一根根湮魔圖騰柱又重新亮了起來,溫暖的五彩輝光重新籠罩住城墻。
整個“熄燈”過程只持續了不到五秒就已結束,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大師!這……這是怎么回事?”弗雷德吃吃問道。
“大、大概是圖騰柱出了故障,或者是受到了某種魔力潮汐的干擾吧……”鷹瞳薩滿也是一臉費解,最終放棄了深究,“算了,現在一切正常就好,我只是剛剛有種感覺,好像受到了某種強大存在的威壓一樣……”
“大概是魔力潮汐吧。”弗雷德重復了薩滿大師的推斷,抬頭望向浩渺天空,再次震撼于自然的磅礴偉力。
——當然,城墻上的士兵和薩滿們,誰也沒有注意到,就在那五秒鐘的黑暗里,有一個披著隱形披風的人影悄悄翻過了城頭。
……
荊棘城的形制,是和普通大陸城市不同的。
當今海文大陸上的各色城池,主流的城墻高度都在二十米以下,即使是帝都、薔薇城、瑞德斯通這樣的首都重鎮,其堡壘城墻最高處也不過三十米上下,這還是為了防備可能的遠程魔法火力。
——如果放到中世紀的地球上,這個高度其實已經算是相當嚇人了:單是城墻就高達二十米以上,意味著塔樓、城堡主體等建筑的規模還會更大,基本超過了地球現存的任何軍事建筑。
這個小小的區別,完美彰顯了海文和地球兩個世界在建筑工藝和戰爭火力方面的巨大差別。
但是,即便是海文大陸最雄偉的城池,面對位于大陸正中的荊棘城也只能相形見絀,因為后者的城墻高度不是三十米、不是四十米,而是結結實實、堂堂正正的二百米!
一個艾倫·耶格爾發動地鳴都奈何不了的高度!
一個城墻倒了能把諫山創的祖宗十八輩都拍進土里還有富余的高度!
如果從遠處眺望荊棘城,任何觀者都會誤以為這是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高塔,而非一座供人居住、貿易、消費的城市。
為了配合荊棘城的高聳城墻,這座古城也在漫長的歲月里發展出了獨特的形態。
它并不像普通的海文大都會那樣,如煎餅一般在大地上鋪展開來,而是形成了一層更比一層高、層與層之間相互重疊的立體結構。
一千二百年前的“諸神之戰”結束時,整座荊棘城都已經慘遭毀滅,只剩下一圈神鑄白墻聳立在地面上。后續的城市占領者,無論是人類還是獸人,都心有靈犀地選擇依托著這圈牢不可破的城墻,在不同的高度層級延伸搭建起各式各樣的建筑。
這種建筑規劃方式一直維持到今日,已經儼然把荊棘城變成了一個從上到下總共三層的漏斗:
從高空俯瞰全城,最外圈的月光石城墻,就是整座城市的制高點,而越是向城中心進發,建筑物所處的海拔就越低——這是因為城墻結構能夠提供的支撐力,到了中心區就開始顯得逐漸不足、無法支持過高的懸空結構的緣故。
與此同時,高、中、低三層結構,在荊棘城中有條不紊地同時存在著:
城中最低處的建筑群,直接構筑在結實的泥土地面上,它們共同構成了荊棘城最古老的下城區,即貧民區;
在下城區上方,有著以鋼鐵和鉚釘骨架支撐在半空中的中城區——這是直到近代,依靠著工業技術的和建筑技術的發展才得以搭建起來的新興城區,其中充斥著來自大陸各地各族的行商、小販、旅客和神秘勢力,向來以其生冷不忌的黑市交易和狂歡活動聞名于世;
至于位于荊棘城最高層的上城區,則在歷史上早已存在:古代先哲們利用荊棘城城墻的堅固結構,向內搭建延伸出整整一層懸空的石頭地基,然后再在其上設置莊嚴肅穆的宗教場所和冷漠的軍事建筑。直到今日,位于高處的荊棘城上城區,仍然是屬于聯邦貴族、薩滿祭司和軍隊的自留地。
這三層城區在空間上縱向排布、互不干涉,上下層之間則保留了數不清的通道、階梯和魔能軌道車,供居民們通行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