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明明是裙子卻看不見龐次,這冰棺的機制這么嚴謹的嗎?”
王薔:“.......?!”
隨后李妍干脆利落的一攬短發,指著邊上冒著綠光的SIMS儀器說道:
“ok,離子質譜儀調試好了,咱們開工吧。”
王薔見狀只好將喉嚨口的那口槽壓下去,專心儀器進行起了最后的校準環節。
這次王薔她們團隊選擇的儀器依舊是SIMS、也就是二次離子質譜儀。
Ar+離子在理論上來說,是可以‘轟’下任何固體體表碎片的——目前最尖端的Ar+離子束甚至能作用于氣體,將37.9%濃度的氫氣轟下來一部分。
先前提及Ar離子的時候,曾經有鮮為人同學發出過疑問:
那就是“Ar是稀有氣體元素,化學性質穩定,不得也不失電子,不能形成離子——這是初三化學的原話。”
這怎么說呢......算是初高中教材的局限性吧,初中概念確實只要知道Ar不能形成離子就行了,不需要太過嚴謹。
實際上Ar離子是可以制備的。
只要將電場中陰陽兩極間電位達到臨界電離電壓后,通過其中的氣體分子分發生電離,其氣體分子的最外層電子就會被剝離出來。
其中一部分射向陽極,另一部分由于洛倫茲力的作用環繞磁力線運動而被束縛在靶附近。
這部分環繞的電子在加速運動中獲得了極大的動能后繼續與氣體分子碰撞,就可以撞擊出更多的電子和Ar正離子了。
其實初高中教材中有很多解釋不全面甚至錯誤的地方,除了Ar離子外,化學選修三教材46頁上還提過“只含非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非極性分子”,而實際上臭氧卻并非如此。
有譬如某個不愿透露姓名的釣魚佬,就特別喜歡告訴告訴非理工科的熟人兩件事:
1角速度不是標量
2角速度不是矢量。
然后就看著他們一臉懵逼的樣子(σ???)σ......
咳咳,言歸正傳。
視線再回歸實驗室。
一切準備就緒后,王薔開啟了離子質譜儀,對準冰棺發射出了Ar離子束。
然而四十多分鐘后.....
看著質譜圖上的一片空白,王薔皺著眉頭搖了搖頭:
“......無法解析冰棺樣本,微觀密度超過了妖獸晶,甚至有可能是目前已知分子結構最堅固的物體。”
實話實說,質譜儀的失敗在科研小組的預料之中。
畢竟目前質譜領域的離子束本身就還處于發展階段,并不算一個完備的領域,最優的離子束已經爭論了二十年了,幾乎三四年就會一變。
哪怕在本土中,也有很多是離子束無法分析的樣本。
譬如超硬納米孿晶立方氮化硼或者夸克-膠子超流體的物質,目前離子束也基本轟不開。
所以冰棺無法被解析,不代表它就是傳說中的暗物質。
暗物質那是你根本找不到它,而冰棺只是肉眼看的到但暫時無法解析它的微觀結構。
隨后李妍思索了一會兒,說道:
“要不......咱們上中微子試試?”
中微子,它是目前已知穿透力最強的粒子。
這玩意其實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具體的概念已經在光門的囊泡理論時提及過,這里便不再贅述。
這里只再提一個冷知識:
就在你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于兩千萬記的中微子從你的身體內以幾乎是光速的速度穿過了。
中微子和Ar離子不一樣,目前中微子束的捕捉率只有千萬分之三,所以基本上是不用指望它能夠解析出什么信息再傳遞回來的。
李妍提出中微子嘗試的原因只有一個:
確認冰棺是否能阻隔中微子!
如果中微子能被這么‘薄’的一具冰棺阻隔......
那么便可以說明冰棺之中不存在原子空隙,性質無限等同于一個完整的‘最小粒子’。
甚至于某種意義上接近......
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