艙前的另一端還放著一臺粒子儀,或者說高密Ωccc++重子儀。
眾所周知。
基本粒子共61——不包含引力子。
簡單的說。
根據目前粒子物理中的標準模型,已知的所有粒子,都是這些基本粒子或者由這些基本粒子復合而成。
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種絕大部分的物質都是強子,即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
這些粒子可以分成兩類:
重子和介子。
重子由三個夸克構成,介子由一對正反夸克構成。
比如中子和質子都屬于重子,屬于復合粒子的一種。
質子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構成,中子由一個上夸克和兩個下夸克構成。
而介子的性質就比較復雜了。
在原子核外。
介子在自然界中只作為夸克粒子之間,某種非常高能碰撞的短暫產物出現。
并且所有的介子都是不穩定的,壽命最長的只能維持幾百分之一微秒。
所以這次的通信粒子使用的是高密Ωccc++重子,而非介子。(其實π介子是最合適的,但是我不喜歡湯川秀樹這個人的國家立場,所以干脆無視)
一切準備就緒后。
潘建偉院士親自按下了啟動鍵。
一道肉眼不可見的離子束從離子信道儀中發出。
大量便編碼過的鈹離子迅速聚集,在空中形成了一道穩定的離子信道。
如同在執行主人的任務一般,乖巧聽話的不要不要的。
隨后這條信道徑直向外延伸,最后直入氣旋!
31pm的離子半徑,使得信道很輕松便突破了氣旋的阻隔。
“報告,信道已經鋪入氣旋內部!”
眼下信道已經鋪好。
剩下的便是把粒子傳進去接受回執了。
潘建偉院士表情不變,沉著下令:
“開高密重子儀,信號鋪入!”
“明白!”
片刻后。
高密重子儀開啟。
比起離子信道儀,高密重子儀的聲音和震動要大的多,嗡嗡嗡的響個不停,畢竟是高壓設備。
很快。
一束Ωccc++重子束沿著信道射出,如同第二根棒子似的再次捅進了氣旋里。
潘建偉院士緊緊盯著屏幕,雙拳緊握。
過了大概半分多鐘。
屏幕上忽然響起了一陣沙點聲。
幾秒鐘,一道畫面忽然出現在了屏幕上。
那是一塊灰暗的空間,看不出具體的面積。
空間內滿是殘垣斷壁,滿目瘡痍。
所有建筑被夷為平地,沒有任何植物與生物的跡象,凄凄然矣。
唯獨空間的最中心處,一座看似殘破主殿的面前,存留有一個類似陣法的東西。
由于離子信道無法改變視角,所以潘建偉院士這次能見到的就這些景象。
但總的來說,這次的實驗無疑是極其成功的。
隨后他忽然意識到了什么,訝異的說道:
“等等,這處空間里頭......有光?”
........
........
注:
今天就這一章,二合一章節,免得斷章被罵....
然后月票啊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