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使得我們在一開始,便將目光投放到了這些符文上,而非傳送陣本身。
當時我們的高維貝爾態集成觀測環確認過一個事實:
傳送陣的性質符合標準的量子隱性傳態。
也就是說,傳送一定是有經典信道作為載體的。
后來經過我們的研究,發現其中一種符文便具備了離子預設態聚集的效果。
它能將離子加密編碼成為信道,然后通過某種方式單向連通目的地,并且最后獲得反饋。
這種超遠距離的方式我們目前依舊未知,可能是天空,也可能是地面。
但總而言之,那是遠距離嫁接信道手段的問題。
符文本身編碼離子成為信道的環節,目前已經被我們完全破解了。
好比我們掌握了一把絕地武士的激光劍技術,只不過別人能把激光劍變長到40米,我們只能便長到四米。
但劍身超長屬于后續的研究,這個技術本身我們已經掌握在手了。
雖然這種符文還達不到量產,但在氣旋附近構建一條簡約信道還是不難的。
根據我們的實驗,這種玻離子信道大概可以鋪設800米的長度。
只要信道能成功搭建,那么咱們的粒子就可以進入氣旋了。”
李百安看著侃侃而談的潘建偉院士,面帶感慨的看著天空:
“大莫界啊....大莫界.....”
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去大莫界看看,還有多少能被本土解析并且運用的技術了。
一旁的林子明則想到了什么,問道:
“潘院士,我記得當初您說過一句話。
咱們的量子傳送是一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階段。
現在看來。
咱們是不是已經突破了‘道生一’,來到了‘一生二’這個階段了?”
潘建偉聞言點點頭,說道:
“沒錯,量子通信的經典信道是個非常關鍵的研究環節。
如今能構建一個離子信道,這代表著我們已經邁入了‘二’的門檻。
再往后那就是推進度的事兒了,起碼在‘三’之前是這樣的。”
說完了這番話,幾人在林子明的引導下走進了臨時帳篷中。
潘建偉院士這次的出現和往常一樣,給力十足。
不但為氣旋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還帶來了一個長遠可見的好消息。
由于此時已經接近了晚上六點鐘,天色早已漸黑,很多觀測環節視野受限。
因此眾人合計了一番,決定明天上午再開始信道的假設。
一夜無話,眾人的睡眠都很淺。
真要說有什么特殊的......
那就是或許由于潘院士提到某人的原因,接著又想到了石板上的內容,林子明不知不覺便做了個夢。
夢中吳凡衣衫襤褸的被妖獸追著跑,饑一頓飽一頓的啃著樹皮,老慘了。
.........
次日凌晨。
眾人準時醒來。
這次李百安等人并沒有急著提前一個小時就升空,而是在地面上作起了相關準備。
四千多米的高度對于直18來說一眨眼就能飛到,提前個十分鐘左右上去就行了。
凌晨五點四十分,氣旋二次探索項目組正式出發。
這次項目組由潘院士領頭,林子明和李百安則在地面接收信息。
嘟嘟嘟——
直升機很快抵達了4000多米的高度,懸停在了氣旋二十多米外。
上午五點五十五分。
Y粒子如約逸散而出。
潘建偉院士此時坐鎮艙內,身邊放著一臺類似投影儀的儀器。
儀器的后方有一塊靈石充作能量源,左右兩側各貼著一枚奇形怪狀的符文,符文下方連接著兩個黑色的超導切線,切線尾端關聯著一塊編碼芯片。
儀器外部則外接著一臺巨大的離子儲存設備,內中裝載著無數的的鈹離子。
這套便是兔子們最新研制出的設備,名叫離子信道儀。
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