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啊沒想到,天宮空間居然是個空間袋?”
地面上。
看著從魔都方面傳回的消息,林子明的表情不由有些微妙。
實話實說。
原先的地宮在天上就已經夠毀人三觀了,差點扭歪了一群人的腰
結果現在才知道先前的那些發現都只是開胃冷碟,真正的主菜在后面呢。
作為大本營的專屬“快遞員”,林子明當初可是親身參與了本土空間袋的全過程。
所以他很清楚。
大莫界的空間袋在本土這邊開啟難度極大,靈力的消耗十倍不止。
具體原因涉及到了兩個世界割接空間重合的問題,屬于兔子們沒有任何能力能夠改變的宇宙規則。
也就是典型的“造物主難題”。
結果誰能想到......
如今在青城山,兔子們居然發現了這么個大型的空間袋?
雖然眼下想要把這個空間袋掌握在手基本上沒啥可能,但至少算是一個方向吧。
隨后林子明看向了不久前落地的潘建偉院士,問道:
“潘院士,你們下一步打算怎么做?有什么需要組織上配合的嗎?”
潘院士想了想,說道:
“林上校,雖然我們已經確定了天宮空間具備空間袋的特性,但依舊還有很多的謎團沒有揭開。
剛才在等待超算鑒別結果的時候,我和李老聊了幾句。
最后決定等明天凌晨五點五十五分再看看,或許那時候會有什么新發現。”
正如潘院士所說。
眼下空間里依舊有大量的謎團沒有揭開。
例如空間的邊界。
它為什么會產生伽馬射線?
如果另一側真的有高速電子流出現的話,那么些高速電子流又是從何而來的?
雖然光子糾纏實驗刻錄下了一道能譜,算是某種“密碼”。
但以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想要解析能譜,恐怕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到。
最保守都要幾個月,甚至可能以年為記。
此外還有光源、靈氣來源和Y粒子的出處也仍舊未知。
其中光源屬于探測類的問題。
十幾平方公里的空間并不算小,整個空間里還有大量的建筑廢墟。
加之兔子們眼下能派入其中的只有規格在30X30之內的探測器,因此整個搜尋工作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剩下的靈氣和Y粒子兩類物質則相對特殊一點。
靈氣的來源目前依舊是一無所獲,而Y粒子的出現則被懷疑和空間邊緣的韌致輻射有關。
前文提到過。
潘院士判斷,天宮空間每天凌晨都會吸納大量的氮素。
這些氮素進入空間后,在邊界附近發生了軔致輻射。
期間釋放出正電子的同時,還釋放出了大量的熱。
這些熱量溢散,給空間內的微生物提供了足夠的生存環境。
剩下的部分氮素則與微生物進行反應,生成了大量的Y粒子。
這些Y粒子又從空間的缺口中逸散出去,最后形成了青城山獨有的陰冷環境。
由于以上活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氮素,因此這套說法在理論上是完全站得住腳的。
但想要最終下定論,還需要具體的實驗觀察。
這樣一來。
一個時間結點就非常關鍵了:
凌晨五點五十五分附近!
凌晨五點五十五分。
按照十二時辰來說屬于卯時,除此之外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