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成》有361個穴位(含單穴和雙穴),在大學課程《針灸學》里一共是有409個穴位名,共830個穴位,其中有60個是單穴,而剩下的770為雙穴或多穴。
就算是和《仙授秘方》成書同時期的《靈樞經》記載的穴位也遠不止這么點。
按理說,發展的總是有所超越的,就如同現代科技要遠遠領先于古代一樣,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記錄的這么些個簡單的取穴方法未免太籠統也太簡單了,效果真的能好得了嗎?
葉凡不免心生懷疑。
不過,他突然想起自己這些天修煉的道家內功心法,不是同樣就簡簡單單的十二式嗎?但是修煉下來威力之大簡直令人難以想象。
葉凡自己可是深有體會的,特別是昨天給大胡子王大錘肚子上的那一拳頭,就算是專門習武的練家子至少得有十年功力才行。而他只不過修煉了短短一周而已。
還有那個阿吉,當初治療大小姐吳雨霏的時候不也才取一穴而已嗎?同樣是針入片刻則癥狀消失。
所以,并不是越復雜越詳細的東西就越好。
好比是被后世稱為經方的《傷寒論》里面的方子,醫圣張仲景用藥從來都是寥寥幾味藥,可是每每都能屢起沉苛,效如桴鼓。
中醫發展了幾千年,為何現代中醫又開始追捧經方了呢?
就是因為經方指導了一種辨證論壇的思維,而不是按癥狀或者病名去治療,后世發展的時方何止千萬,可是單單病癥與方藥對應,或者所謂的方證相應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呢?有沒有探究發病的本質呢?如果一切都只停留在表象,那么中醫治療和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痛有什么區別?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設備的更新,檢測出來的疾病種類也越來越多,這些病名都不可能從古代醫書找尋得到,按圖索驥根本行不通。
中醫療效越來越差,人們對于中醫信任度越來越低。中醫發展該何去何從,這個問題顯然已是迫在眉睫。
所幸華夏不少有識之士,經過深入思索,認為到回歸本源才是正道,因此,經方才開始漸漸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其實經方也算不得真正的本源,經方作為中醫理論的集大成者,僅僅局限于中醫體系。
要想獲得更高層次,達到更好療效。必須再往前追溯。
沒錯,應該就是長桑君開創的道醫門了。
《仙授秘方》作為道醫神書,其價值不言而喻。
同理,上面記載的針灸歌訣也絕不可以等閑視之。
正想著,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
“嗨!又在發呆呢?”蘇瑾不知道何時已經來到身后,笑嘻嘻地說:“我看以后叫你呆子得了。”
葉凡沒有理會她的玩笑,淡淡地說了句:“是打手臂還是打哪里?”
“如果你愿意的話,打屁股也行哦,正好讓我欣賞一下,白不白。”該死的蘇瑾又笑了。
言下之意當然就是打手臂也行,這種打針的活兒一般都是護士干的,葉凡以前并沒有親自給別人打過,所以也記不太清了,結果又被調戲了一番。